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孟子的证道上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3/19
最快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189216.html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望惟汤。汤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汤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这是说明道和德的关系,道和德的关系是:

一、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道所显现于物的功能,称为德。

二、一切物都由道所形成、内在于万物的道,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亦即表现它的德。

三、形而上的道落实到人生层面时、称之为德,即道本是幽隐而未形的,它的显现,就是"德"。

本章和第十四章一样,都是描述形上之道的。形上之道,恍惚无形,但在深远暗昧之中,确是“有物”“有象”“有精”,“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这都说明了道的真实存在性。

讲到这里,且让我们借用《孟子·尽心章》的话来注解老子的“其中有信”,却很恰当。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如果大家要谈修养功夫,只是一时兴来,随便搞搞打坐,认为好玩,没有将它当作人生第一件事,那么也只是混混日子,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假如真把它当作人生第一件事,朝暮念兹在兹,没有须臾荒废,如此便是到达“可欲之谓善”,随时随地有如抽鸦片烟上瘾一样,到时间不上座,就显得无精打采,非坐一下不可。所谓抽鸦片一样有了瘾,这是比喻之辞而已,不可误会。

这么用功上路,渐渐就会到达“有诸己之谓信”。那是说,火候到了,必然会有它的境界呈现,可以征信无疑。孟子这一段话,一路下来,讲的都是修持功夫的层次经验,不只是“比量”的理论而已。老子对精、气、神三样东西,是分开提出的,“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只要锲而不舍,不退失道心,久而久之,精神气息的妙用象征,一步一步呈现,一层一层往上提升,终至契人形而上的“道”妙。

因此便说,形而上的“道”,“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它是参天地的造化之机,不生不灭,永恒存在。从古至今,真理只有一个,无二亦无三。但是世界上表达“不二法门”的道之名称,可有千差万别,不只一个而已。叫它是“道”,是“神”,是“心”,是“物”,是“天”,是“帝”,是“如来”,都同是代表这个不二之道的别名。这个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不可磨灭,横竖三际,遍弥十方。我们的传统文化,便名它是道。

如实悟了大道之后,“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这是说,等到证得了真理,那么你便能无所障碍地观察一切众生相,了知一切众生的根性。“众甫”就是众人,“甫”也作“父”解,代表男性。古代社会,处处以男性为重。读古人文章,假如有一个人名张大,替别人写一篇序,下面落款是:“某朝某年某月某日张大甫序”。后世人看了,不明就里,以为这篇文章是“张大甫”作的。有时候名字外又加号,比如他号“小仙”,于是落款写成:“张大小仙甫序。”这么,就会有人误认此人名“张大小”,号“仙甫”。实际上,作者真名叫“张大”,号“小仙”,“甫”乃表示他是男人。

古时代有许多文章署有此字,究竟从哪个时代开始发生此一现象,有待查证。其实,作者是道道地地的男人,谁又会把你当成女人看?一个“甫”字加在其中,实在容易混淆不清,引起误解。像我们的大诗人杜甫,这么一来,不就要被看成“杜男人”了吗?这些地方,便是中国文化中,过分玩弄文字常有的流弊,的确需要改革简化明白才好。

“众甫”同于后世佛家所说的“众生”,当你得了真理大道之后,芸芸众生的种种习性、种种因缘,干差万别的生命状态,皆可一目了然,看得透彻。所以老子说:“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我为什么能够了解一切人的根性,一切人的心理思想呢?就是“以此”而来。因为得了道,由这个至高无上、恍恍惚惚的道,通达变化无穷的宇宙万有,照见无涯无际的生命现象,所以才能无所不知。

《道德经古本合订》李辉

《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

《老子他说》南怀瑾

道德经

第二十章:老子素描修道者的人生(上)道德经

第二十章:老子素描修道者的人生(下)道德经

第二十章:只是同流不下流(上)道德经

第二十章:只是同流不下流(下)道德经

第二十章:老子处世哲学的人证(上)道德经

第二十章:老子处世哲学的人证(下)道德经

第二十一章:老子的物是什么东西(上)道德经

第二十一章:老子的物是什么东西(下)道德经

第二十一章:春秋时代南北文学的境界道德经

第二十一章:此精不是那精

朗读:叶子,《论语》爱好者,朗读爱好者,感谢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75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