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ldquo知和曰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5/13
北京酒渣鼻专业医院介绍治疗的方法 http://wrsh.com.cn/fengshang/chaoliu/20210122/789.html

辛丑二月十五,回到守一书院,与学友共同研读《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聆听王泰筌老师解读老子字里行间深遂而博大的人生智慧,感悟之深,受诲于心。

王老师讲,“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四句是本章的经典之句。

在共同研读中,老师对四句经典妙用一一解读。以“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将怀有深厚德行的人,比作出生不久的婴儿;通过“骨弱筋柔而握固”“终日号而不嗄”的婴儿柔中有强之例,说明中气冲和、阴阳调和,才会达到“精之至也”“和之至也”的境界;柔和之气为常态、知常态之道为明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联系五十二章的“见小曰明”,老子告诫我们,守柔处下去做事谓之祥,“心使气”逞强行事则“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远,而在守一书院,王老师将老子的大智慧带进我们心中,指导学友如何从人生困惑中拨云见日、改变心性、解决问题。从进入书院第一天,学习第三十九章体会“守一”的“一”,到至今的第五十五章,觉得《道德经》蕴含的人生智慧已离我们个人修身养德越来越近了,也使我们对学习《道德经》的实践意义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是要懂得“守柔养德”。老子的不争、守静、守柔都是在提倡柔和处下,要像婴儿那样握固、精至、和至,以养赤子厚德,像水善利万物那样处在最低处、守柔曰强,心地柔软平等待人为真强。老子主张用这样的办法就能防止外界各种伤害、免遭不幸。生活中注重居敬行简、以柔克刚、与人和谐的自然处世之道,若“心使气”处处强光刺眼行事,则会树敌致祸、殃及自身。

二是要懂得“抱常守一”。人生路途是曲折的,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家庭、事业中,“道”无处不在,只有把对传统文化的充分体悟转化为内在的学习成果,努力做到守柔、处下、守静、不争、居敬行简,使心沉下来、静下来,达到内心充实稳定、身心和谐,修炼好这个“一”,不破坏人世间的自然和合之道,益生曰祥。同时,运用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辩证法思想智慧,克制自己不顺于常道的起心动念、躁心杂念,从而以小悟大、见小曰明,用其光,复归其明,正视自身不足,看到事物本质。抱朴守拙,抱常守一,这正是我们在守一书院学习传统文化永久不变的精神内涵。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如东坡所言“君子所就者大,必有所忍”,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教育子女,我们都要遵循自然之道,适可而止,益生为祥,以柔含德,与人为善,行稳致远,豁达人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