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五十章入军不被甲兵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5/22
《道德经》第五十章:“盖闻善执生者”,就是善于把握自己生命的人“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入军不被甲兵”,进入两军相交的阵前,他不穿铠甲。兵器没有办法施展它兵器的刀刃。“吾不敢进寸而退尺”带兵打仗,不往前走一寸,却要退一尺。老子讲的是最好是在真正打之前,战场之外把问题解决掉。军队只是一种实力象征,不得已才用到它。有朋友会问了,这种入了军队不被甲兵,这“被”当“披”讲。不披着铠甲就进去了,有这样人吗?我跟大家讲,实际这种人境界很高,是有的。公元年,曾为唐朝节度使的仆固怀恩唆使回纥和吐蕃两族的首领对唐朝发动叛变。二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大举向唐都长安进攻,一直打到长安北边的泾阳。长安危在旦夕,朝野上下一片慌乱。这时,郭子仪正在泾阳镇守,但他只有两万多军队,与敌军人数差距太大了。郭子仪下令坚守阵地,不准同敌军交锋。营帐内,郭子仪与将领们商讨破敌的办法,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打探情况的侦察兵报告了一个好消息,说仆固怀恩暴病身亡。吐蕃、回纥已经分开扎寨,闹得很不团结。郭子仪听后,心头一喜,机会来了,回纥与吐蕃内部矛盾极深,他决定采用分化瓦解的方法。郭子仪派手下的大将李光瓒去见回纥王,说郭子仪愿意和回纥王一道攻打吐蕃。回纥王听说郭子仪还活着,半信半疑:“先前仆固怀恩说郭公已被奸人害死了,你不是骗我吧?如果他还活着,你能让我见见他吗?”李光瓒把情况向郭子仪汇报了。郭子仪听后,对众将领说:“眼下敌我力量悬殊,难以用武力取胜。从前我和回纥有很深的交情,不如我去说服他们退兵。”将士们担心他的安危,主张选名精锐骑兵随身保护他。郭子仪坚决拒绝,“这样做,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把事情弄糟。”郭子仪就要动身,儿子郭晞拦住父亲的马劝道:“他们是虎狼,父亲是三军元帅,怎么可以把自己送入虎口呢?”郭子仪说:“目前要是开战,不光咱们父子性命难保,而且整个国家也难免遭殃。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去同回纥谈判。万一不成功,我也算捐躯报国了。”郭晞不听,拉住马缰不放,郭子仪扬起马鞭,在儿子手上猛击一鞭,喝道:“走开。”跃马出了军营,直奔回纥军营。看到郭子仪,回纥人大惊,回纥王出来了,弯弓搭箭站立在军营前。郭子仪来到回纥军营门前,不慌不忙翻身下马,摘下头盔,脱去铁甲,放下刀枪,向回纥营中走去。回纥王也连忙放下弓箭走出来迎接。郭子仪握着回纥王的手说:“你们替唐朝立过大功,唐朝也对你们不薄,为什么违背盟约,向唐朝进攻呢?”回纥王原本也不愿意和唐朝作对,听了郭子仪的一席话,答道:“我们是受了仆固怀恩的骗了,他说皇帝已死,郭令公你已被奸人所害,因此,我们才跟着他进犯长安。”“仆固怀恩是个叛贼,遭人唾骂,像他这样不知廉耻的人,能替你们做出什么好事呢?”郭子仪说。回纥王有些胆怯了,说:“郭令公说得有道理,我们哪敢与唐军作对呢?”郭子仪见事已成,喜上心头,但仍然不动声色,劝回纥王道:“吐蕃王不讲道义,趁唐朝有乱党,便抢占土地,掠夺财物。如果你们肯和唐军合作,一道打败吐蕃,唐朝就把吐蕃抢去的东西全部送给你们,千万不要错过良机啊!”回纥王既感激又羞愧:“令公的话开导了我,我愿帮助唐军,立功赎罪。”回纥王设下酒宴款待郭子仪,酒席上,两人举杯盟誓,一定精诚合作。吐蕃王得到这个消息,连夜带着队伍逃跑。郭子仪派精兵同回纥兵一道追击,大败吐蕃军。不久,回纥也撤兵西去。就这样,郭子仪用他的智慧与胆略瓦解了回纥与吐蕃的联盟,长安之危也就顺利解除了。郭子仪每一次打胜仗回来都是被解去兵权,因为总有太监在说坏话。危机来了,又把他请出来。但他没有在乎个人得失,国家利益第一。他一生中起伏无数次,他能够单骑入敌兵里边,别人不敢加害于他。他的为人谁都佩服他,他在“道”的层面上已经把大家彻底征服了。才能够“入军不被甲兵”。郭子仪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没考虑自己却最终做到圆满,福禄寿全都齐了。这是老子讲的真正“善执生者”,善于真正把握自己生命的人。(若樨学习道德经笔记。)编辑:屋南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8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