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6/21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1.有一个东西,在天地之前就存在了。它无声无形,它独立运动不受其它东西左右,它运动的轨迹是圆周运动,它永不停止。我不知它叫什么名字,勉强给它起个名叫无边无际的大。无边无际就要换位运动,离开自己原来的位置,渐行渐远,渐行渐远最后又会回到自己的出发点。所以道重大,天重大,地重大,王也重大。宇宙之中有四种最重大的东西,而王是其中之一。所以,人要效法学习大地的精神,要厚德载物;人也要效法学习天的精神,要自强不息;人也应效法天道,敬畏天道;道效法自己本来就该是的样子。2.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也看不着它的形体,它独立长存而永不休止,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作“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①寂兮寥兮:“寂兮”,静而无声。②独立不改:形容道的绝对性和永存性。③大:形容“道”的没有边际,无所不包。④曰逝:以下三个“曰”字,可作“而”或“则”字解。“逝”,指“道”的进行,周流不息。⑤反:老子书上的“反”字有两种用法:“一作‘返’;另一作‘相反’,如七十八章:正言若‘反’。”本章属前者。⑥域中:空间之中,犹今人所称宇宙之中。⑦道法自然:道纯任自然,自己如此。本章对于道的体用有几个重要的叙说:一、“有物混成”,这说明道是浑朴状态的。道并不是不同分子或各个部位组合而成的,它是个圆满自足的和谐体,对于现象界的杂、多而言,它是无限的完满,无限的整全。二、道是个绝对体,它绝于对待;现象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待的,而道则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说:“独立不改”。道是一个动体,周流不息(“逝”)地运转着,但它本身不会随着运转变动而消失。三、道是无声无形的(寂兮寥兮)。王弼说得好:“名以定形,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事实上是无法立名的,如今勉强给它立个名。四、道不仅在时序上先于天地而存在,而且天下万物也是道所产生的(“先天地生”“为天下母”)。五、道是循环运行的。它的运动终则有始,更新再始。六、用“大”来勉强形容道(“强为之名曰‘大’”)。这个“大”,指幅度或广度之无限延展。宇宙有四大:道之外,加上了天、地、人。这四大的可贵处,就在于体自然而行。所谓“道法自然”,就是说:道以自然为归;道的本性就是自然。“自然”这一观念是老子哲学的基本精神。“寂兮寥兮”,你看这个“寂寥”,佛家叫做“空”,道家叫做“无”,或者说叫“寂寥”,都在讲一个意思。道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样的呢?是圆周运动。所以我们经常讲“圆”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个存在。老子讲道的运动的轨迹是“圆周运动”,讲这个世界“曲成万物而不遗”。这个“大”是无边无际,是说道的存在是无边无际的。“强名之曰大,大曰逝”:是说道就是“大”,道离开出发点开始运动起来,离出发点越来越远,所以“逝曰远”。我们以为这个道离我们越来越远。有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这样感觉——这个好事情为什么离我们越来越远?我要了解的事情怎么觉得好像越深究,越迷茫。这是一种正常的状态,是“大曰逝,逝曰远”。就像我们练毛笔字一样,刚开始觉得进步很快,可是,练着练着就觉自己怎么也写不好了。“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所以哲学家经常讲这个叫“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运动都是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你看在两千多年前,在《道德经》里边用这九个字所阐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深刻的道理——“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人法地,人首先要效法学习大地的精神,厚德载物。所以你看咱们中国人长辈教导晚辈的时候,常用的两句话:第一句话,你做人要厚道——厚德载物。第二句话,你做人要地道——厚德载物。“地法天”,我再强调一遍,前边这九个字出发点都是人,过渡一下就可以了。人也要效法学习天的精神。天的精神多种多样,哪一个是最主要的呢?你看这天体日夜不停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努力,可咱们中国人认为并没有神秘的外在力量推动它,而是它内部阴阳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几乎就是咱们中国哲学的最高的命题了。太极图大家都看见过,阴阳两者就结合在一个统一的图形里面。既然是内部力量的运动,不是外部力量的左右,所以叫“自强”。日夜不停,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努力,所以叫“不息”。咱们中国人把“天”的最主要的精神也概括为四个字:“自强不息”。大家当然有疑问了,尤其是读过一些经典的人就更会提出这个问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不是出自《易经》吗?和《道德经》有什么关系?这话讲得不对,《易经》是咱们中国的文化之源,众经之首,它是咱们文化的开端,而《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它成书于战国时代,还在《道德经》之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出自《易传·象传》,而不是出自《易经》的。所以在《道德经》之前,“天法道”是什么意思呢?人也应该效法天道,敬畏天道。谁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在传统文化里,我们中国人的信仰不就是这两个字吗?“天道”,也叫做天理,落到心里就叫做“良知”。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做事情的终极根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事?我不能违背天道,不能违背天理。因为人在做,天在看。一个成语大家很熟,叫半斤八两。你说咱们中国人是啰唆,十两作为一斤的计量单位不是很整齐吗?为什么非得十六两?半斤不就八两了吗?如果大家见过十六两的秤——一般情况下都很大。秤杆上的计量单位叫做“星”,一星、两星……十六星,一斤了。这十六星是怎么来的?天上的北斗七星,南斗六星,这加一起不就十三星了吗?再加上三星放在最前面,福禄寿三星,十六星。你说用这种东西称东西我们就方便了。不要给我缺斤短两,有没有看见?缺一两减福,缺二两减禄,缺三两减寿。人在做,天在看,谁能为了几两的事受这种心理的折磨呢?

(点击图书封面或者扫码购买当当网官方正版图书)

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

长按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