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人生的智慧读后闲聊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6/27

有点浮躁,打点字吧。

昨天看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哇,终于可以看进去了,虽然觉得这一年也没多少思想上的进步吧,但是通过看这本书还是能感受到的。看了30页左右,挺过瘾的,有一半以上都是道家的思想,因为道德经比较难懂,一直不确定我理解的对不对,这下知道了,人生的智慧就是详细版的道德经,另外的一部分我倒是觉得叔本华讲的不太好,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其中有一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你需要的东西越少,越容易得到快乐。(看了他对命运的理解我也挺赞同的,就是关于命中注定和可以改变的东西。)这个观点引发了我的一个疑问,对于这些留下很多思想的哲学家们来说,写作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呢?其中的本质驱动力是什么呢?对我来说,我好像离不开写作了,这种感受也是很复杂难以给出肯定答案的。写作对我来说,首先从没人逼我写作,因此我每次写作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其次是分享的快乐,我仍是一个需要表达自己来进行自我肯定的人,虽然……最近写的诗没人看后我看开了不少,慢慢不需要那么多别人的肯定,但一想到有人会看我写的东西还是会感到快乐。如果真的是需要的东西越少,越容易得到快乐。那么看开这点的哲学家也就不需要写作了吧,从这点来说,这是完完全全的道家思想。叔本华肯定是明白这点的。老子更不用说。老子应该是纯粹的没有功利性,我相信他写道德经真就是为了让人能够增加智慧。可能因为我对叔本华了解还比较少吧,目前来看他跟老子有不少的差距,所以我也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写作……重新找了下书中的原话:最幸福的人就是自己拥有足够的内在财富的人,只需要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外界来维持自身修行。所以在这里,写作可能是作为一项内在财富的东西。还有今天看到的一句话让我产生了察觉自我的意识:有的人很容易站在优势的一方思考问题,动不动要启蒙大众……天呐,这说的好像就是我。我确实挺飘的……可能因为道家智慧的地位一直比较高吧,我也容易把自己的感悟放到一个较高的位置……怎么说呢,这样固然不好,因此,我上次说要断更其实是想要学会闭嘴。我有试着在处在谦虚的位置……道家yyds!要努力将它发扬光大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呢,其实我挺想更一个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的,又没有那个耐心,总之,是本可能走向人生捷径的书。16期:《碎片》后传:呵,男人15期:《碎片》前传:要去西西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9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