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言之有物,言之有徵者,信言也。信言则句句著实,句句直扑,不为粉饰好听,自然不美。若美言,则必巧好悦人,或称誉比拟以为工,而究其实,则虚诞无凭。言可以发明天理,言可以道达人事者,善言也。善言则必与人心合,不徒以言争胜於人,不为巧辞奇说。自然不辨,若辩者,御人取足於口,席上之机锋甚捷,人虽不得不屈,而是者能变为非,邪者能变为正。
心神领会,明觉四达,真知也。知之真者,不必广搜远览,而此中之消息,原在不见不闻之地,知者自然不博,若务博者,以不知为耻,则无所不求知,或誇多关靡,而性命之真知实不能征。
信实的话,不是花言巧语,所以听到耳里,总是不悦耳不动听。花言巧语的话,虽然动听,可是不一定是从心里讲出来的,因此这种话,总是缺乏信用实在。美好的事物,良善的言语,不必去费口舌争辩,费了口舌争辩的事情,便非良善的言语,也非美好的事物。求真知的大智慧者,社会知识不必广博,广博反而得了“知障”,这就是圣人“守一而万事毕的原理”。所以,求得外在广博的知识,不一定就是真知的大智慧者,因为追求外在的形象,越追越远,越追越迷,而且永远无法探求真正的答案。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因此,圣人不必追求外在的知识,更不必追求物欲来占为己有。他只是奉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人,去礼让人,然而他却没有想到自己所做的结果,反而受人来钦佩,让人来崇敬;不但如此,另一方面,更使他的博爱精神,留在世人的心灵中,刻下了永恒的追思和怀念。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之道,以无为化生万物,可谓利矣。天不积,故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亦天道也,圣人以无心而正万民。因物付物,顺其自然,惟无争。好像上天的道理,只是利益万物,而不去侵害万物。圣人的道理,只是调合大自然的使命,而并不与万物相争。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武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