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道德妙要恒道第一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4/4/16

据长沙马王堆汉帛本,《道经》第一章第六句的原文为:

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总是怀着明确的目的,观照天地万物,以求在天地万物发展演化之时,洞察先机,从而相机而动。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恒”,副词,表示总是。“欲”,名词,欲求,目的性,也就是“观其所噭”,发现天地万物发展演化的朕兆和趋势,以便提前采取行动。“观”,动词,指观照、探求。“噭”(jiào),动词,本义是呼喊、鸣叫,这里指往归、归趣。“所”,助词,与动词连用,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动作的对象。“所噭”,名词性结构,指天地万物发展演化的朕兆和趋势。

此句理解的关键,在于“有欲”和“所噭”这两个词。就两者的关系而言,前者是行动,后者是目的,也就是说,“有欲”的目的,是发现“所噭”,也就是发现事物演化的朕兆和趋势,洞察先机。

“有欲”和“无欲”相对:“无欲”表示涤心去虑,保持清静自然的状态,超然淡定地观照天地万物,以便洞察天地万物演化的根本规律;而“有欲”,则是心有欲求,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力求获得天地万物演化的朕兆和机变,以便把握事物发展演化的趋势,洞察先机,提前采取行动,以求趋吉避凶,趋利避害。

这里谈一下“噭”字。太上道祖老子撰写《道德经》,大约是在公元前年,至今约年了。而“噭”这个字,被演化出“徼”、“皦”、“曒”等不同的字,这几个字的共同特点,一是读音相同都是“jiào”,二是右半部分都是“敫”。“敫”,会意字,动词,义为光闪耀。《说文》:“敫,光流景也。从白,从放,会意字,”而“敫然”义为“显明的样子”。上述几个字,“噭”同“叫”,义为“呼喊、鸣叫”;“曒”同“皦”,义为“明亮,分明,清晰”;“徼”义为“巡查,激发,招致,求取”,都暗含着一个意思,那就是天地万物发展演化的趋势愈益显明。而把握趋势的目的,便是洞察先机,提前行动,以趋吉避凶,趋利避害。

古人常说,“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作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而在事物发展变化的机变和朕兆刚刚开始显现之始,便洞察先机,及时采取行动。正如《道德经》所云,“图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也就是这个道理。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大道五阶法“观-知-行-和-同”的第一步,也就是“观道”,也就是“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这样才可以把握规律,洞察先机,然后尊道贵德,寻道而行,可也。《阴符经》有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此之谓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33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