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短短五千多字,但是句句精辟。老子的思想涵天盖地,在字字珠玑的语言中,其中一句话“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可作为世人的至理格言和座右铭。老子《道德经》中的这句“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八字真言,可以解决人中的种种烦恼与痛苦。我们的痛苦往往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执着。正因为感觉自己太重要,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太执着:就有很多是非之事、多了很多善恶之辨、有了太多以及得失、产生了祸福的心理,而面对无常人生,我们即不能释然,也不能接受,那就从“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八字真言中寻找答案吧!老子《道德经》的第二章“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意思是什么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八个字,我们要分开解释,先说“音声相和”:大家要知道在现代汉语中,不管是口语或者是书面语,声音都是常见词,你如果不仔细比较,你会觉的声和音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潜意识中认为:音即声,声也是音,像一对难兄难弟的词。“音声相和”解释为现代文即:万事与万物借助声音而进行表达,同时还要彼此能够相互理解,才能实现和谐交流。说通俗一点是:文字的音形义,在一定范围内达成普遍的共识。深入的了解“音声相和”是:音与声应该是互相谐和的,“和”字是谐和、契合、和谐。同时“和”与“龢(hé)”是通用的,本来的意思是指乐、声调和、和谐。“龢”字在春秋以前使用过,但进入战国时期使用频率就降低了,主要原因是“和”字的出现。根据历史记载:“龢”字最早是见于甲骨文的,其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开经过时代的变迁又表示为读音。仅仅从“音声相和”这四个字,可以感受到老子的人生智慧和思想精髓,从而可以洞见出《道德经》的部分真谛。“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八个字,我们以上先说了“音声相和”,现在说“前后相随”这四个字的理解:在“前后相随”这四个字中,我们可以洞见老子《道德的》的人生智慧,这四个字可以说字字都是智慧,值得认真品读领悟。我个人认为:“前后相随”的真正含义是运动以及运动的过程,其深刻且内涵意义是指时间的本质所在。“前后相随”也体现了宇宙和时间的演进、发生的顺序、运动的程序、演化的过程。“前后相随”这四个字,又体现了《道德经》中“玄之又玄”的本质,是运动使“玄”本身的位置真正发生了变化,也使不同“玄”之间的相互位置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前后相随”的关系。老子在“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中,说明了他那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同时在空间与时间范围内进行思考与探索,这种思想精髓贯穿了《道德经》全书。根据“有无相生,前后相随”的观点,要能够从“无”和“前”中预测出“有”和“后”,同样说明了从“有”到“无”的过程。但我们要做到“有无相生,前后相随”往往是比较难的。在人生中,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有无和前后,才能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马云读《道德经》“有无相生,前后相随”这句话后说:明明是老子在读我,他读到我内心最深处。马云的这句话让我想到:如果没有经过足够的逻辑训练,没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也不要看《道德经》,因为看《道德经》浪费时间看不懂不说,可能还会憋一肚子气。在一则文章中我看到:马云的办公室里总是放着几本书,别的书换得很快,而其中一本书一直没换过,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经》,薄是因为没有注解。马云讲《道德经》后,曾对人说过一番话,值得我们反思: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世界有太多我们看不到的一面。所以水满则溢,月满而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3661.html
上一篇文章: 老子说的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各是什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