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17/9/3

作者简介:

姚元江,中国实战易学家,中华周易名家协会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年第九届世界易学大会及第四届华夏国学文化论坛授予:“华夏周易学家”荣誉称号,天道风水创始人,巫傩文化研究学者,书法家,诗人。

《道德经》七十七章通行本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大意是,天之道犹如高明的射手拉弓射箭一样,弓弦拉高了就往下压低点,弓弦拉低了就往上举高点;多余的东西切掉,不足的东西补充完整,实现最佳的平衡状态。

老子的道学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天道观”即“天之道”;二是“人道观”即“圣人之道”。

《道德经》里出现了几次“天之道”的表述。

9章的“功遂身退,天之道也。”73章的“天之道,不争而善胜。”77章的“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81章的“天之道,利而不害。”这些“天之道”的表述说明了老子一直在重复他的道学思想。

在经文开始的几篇文章里,笔者分析过老子的道学思想分为“天道观”和“人道观”,“天道观”是有关宇宙自然的世界观,“人道观”是有关人类社会生存的法则。老子笔下的“天之道”应该属于人道观的内容,是人们修身的主要内容,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法则。老子提出过“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人无弃人,善于救人”究其实质主张的是公正、公平、大爱无疆的思想价值观。

“功遂身退”是天之道,“不争而善胜”是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是天之道,“利而不害”是天之道。老子从宇宙世界谈论他的道学思想,最终还要回归到人间。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在经历了种种的太空遨游之后,还是要面对现实,仙人要下凡来到人间,为人间制定一套社会规则,当然,这只是和历史的老子开个小小的玩笑。老子用他睿智的头脑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社会法则,教诲后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生存,这就是老子的哲学思想。

单就此句分析,老子是在表达和谐、平衡的观点,为什么要“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里不仅仅是指人类社会,整个自然界也是如此,自然界的生物链为何会长久地循环运行,是因为万物都处在整个生物链条上按照自有的运行规律生存着,不破坏链条,不扯断链条,保持着社会的平衡状态。

为什么人们一直在不停地呼吁要保护濒临灭种的珍稀动植物,一旦这些物种灭绝了,自然界不仅仅是减少了一些物种,有可能会导致生物链的断裂,导致整个社会的毁灭,这是环境保护主义者以及一些专家对人类提出的警告。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大意是,天之道就是削去多余的补足欠缺的,人之道则恰恰相反,多的越发倍增少的越发减少,造成极端的不均衡。普天之下,能够做到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唯有修道成功的圣人。

这里的“人之道”并非“圣人之道”,“圣人之道”是老子的“人道观”,是一种理想的治国理政模式。是老子所崇尚的远古时代尧舜禹治国时期的“人道观”。此句的“人之道”仅仅只是就现实社会的描述,现实社会是贵族阶级越来越富裕,下层百姓却是越来越贫穷,贫富差距就像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拉开了贵族与平民的距离。

西晋第二位皇帝司马衷愚笨、糊涂到极致,在位期间闹了不少笑话。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司马衷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肉粥呢?虽然这只是极为典型的案例,但是,也说明了极权阶层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不仅体现在物质的丰裕程度上,也体现在思想观念的认知上。

西晋虽然距离老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后延了几百年的光景,但是,贵族阶级与普通百姓的差距却是差不离的。老子批评的正是这样典型的贫富差距。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大意是,所以,圣人是有所作为但不会目空一切、有恃无恐,能够做到功成身退,能够做到清心寡欲、不贪得无厌。

“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在其他章节里也出现过,如第2章、10章、51章和77章都出现过“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句子,句子表述上有一些差异,整体含义没有太大歧义。老子的观点是,圣人可以有所作为,但是,不能够“恃”。“为”是治国理政的素养,“恃”是执政中的权力欲,是权力滥用的体现。

“其不欲见贤。”与第3章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含义是一致的,“贤”的本义是多财,其下部的“贝”在周代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后来“贤”引申为多才,德行好。按照通行的解读,“不欲见贤”就是没有贪得无厌,“不见可欲”也是没有贪得无厌,“可欲”是多欲。

个人认为,70章到78章较为啰嗦,相同的观点翻来覆去不停地阐述,不知道是后人增补的缘故,还是传抄过程中出现纰漏导致的。如73章刚刚阐述了柔弱能够生存,坚强就会死亡的观点,76章、78章连续诠释柔弱胜刚强的道理,相同的道理在36章也明确表达过,老子地下有知,也会遗憾不已。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