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八九十章释义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0/1/25

《道德经》第八、九、十章释义

作者简介:苏树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年获得南京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年后,遵照元音老人的传法嘱咐,随缘授受,方便接引。凡是发愿证得自心真相的人,皆可与我联系。

QQ群:悟心禅院

《道德经》第八章以水喻大道

以水喻大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按:合道之善,是名上善,亦名仁爱,亦名慈悲。)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按:心名地,定名渊,平名仁,一如名信,无为名治,无住名能,当机名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按:离诸幻相,是名不争。离诸烦恼,是名无尤。)

合道之善,是名上善。未悟道之前,未入道之前,心念与行为,无论多么符合标准,那都不是上善。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孔子在未“知天命”之前,无论他的文化热情多么高,无论他的作为多么正确,那都不是上善。上善是合道之善。见道方修道,修道方合道,合道之行,是名上善。

释迦于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释迦在未悟道之前,无论他的出离心多强,无论他的功夫多深,那都不是上善。

上善之行,是合道之行,犹如水之德相,随方就圆,然而,水非方相,亦非圆相。何以故?水若是方,那么,方相消失,圆相形成时,岂不是无了水?水若是圆,那么,圆相消失,方相形成时,岂不是无了水?可见,或方或圆,或一切相,皆是水相,而不是水。犹如一手,能拳能掌,然而,拳相掌相,却不是手。若拳相是手,那么,拳相灭时,手相成时,岂不是无了手?同样,若掌相是手,那么,掌相灭时,拳相生时,岂不是无了手?

水之德,能现圆相,不落圆相。能现方相,不落方相。能现一切相,而不落一切相。不落之故,称为无我,称为上善。

问:如何是无我?

答曰:无我相,无成见,随方就方,随圆就圆,是名无我。若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即非上善。

水无定相,随方就圆。心无定相,随缘现相。以水而喻心,以水之随方就圆之德,喻心之随缘现相之德。

契合了水体的人,以水体作为自己,随缘化现一切水相,即化即离,化离同时,是名上善。契合了这个无相真心的人,以无相真心作为自己,随缘化现一切万法,即生即离,生离同时,是名菩萨。海水生波,即生即离,生离同时,无有先后。明镜现相,即现即离,现离同时,无有先后。

水利万物而不争,道生万物而不争。不争之行,即是大道之行,亦名上善,亦名至善,亦名极乐,亦名慈悲,亦名博爱。

问:如何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答曰:住名居,心名地。动名心,定名渊。给名与,平名仁。动静名言,一如名信。管理名政,无为名治。行持名事,无住名能。应缘名动,当机名时。

安住自性,如如不动,等视所有,动静一如,无为而治,无住而行,当机而动。若能如是,是名“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唯不争,故无尤。

内不随念转,外不逐境迁,自心不乱,是名不争。若能不争,若能不乱,则天下太平,则世界极乐。

《道德经》第九章道具万德而不守一物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i1)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按:呼声捉响,背觉合尘,其害无穷。)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按:应无所住,自性之本然,天道之本然。)

“持而盈之”,这个“持”,就是拿着,就是握在自己手里,就是自己占有。这个“盈”,就是满,就是装满,就是满足。贪心不足蛇吞象。贪得无厌,无有满足之时。饿鬼面前,无有酒足饭饱。

“不如其已”。这个“已”,就是停止,就是放下。世人追求贪欲,恰似盐水止渴。盐水止渴,愈喝愈渴。凡夫的贪欲之心,凡夫的占有之心,那是永远不能满足的。“不如其已”,不如一切放下,停止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

贪得无厌,则成饿鬼。饿鬼,则永受饥饿之苦。贪得无厌,不如一切放下,返本还源,至于善地。若能返本还源,至于善地,则万德自足,万物皆备。何以故?大道具足万德,真我能生万法,佛家所谓无上庄严,功德圆满。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天之道,这个“天”,不是头顶上的蓝天,不是对象化的上帝,而是表“空”之义。所谓天空。空含万相,心包太虚。以天之道,喻心之道。万物于空中,来来去去,生生灭灭,天空不留痕迹。万相于心中,来来去去,生生灭灭,真心不留丝毫。佛家傅大士云:“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老和尚对小和尚说:我呼唤你,你闻声应答。这闻声的是谁?这应答的是谁?这不是佛法吗?这不是天道吗?你端茶来,我接茶便饮。这端茶的是谁?这见我饮茶的的是谁?这不是佛法吗?这不是天之道吗?“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你过来,我过去,流畅无碍,这不是佛法吗?

《道德经》第十章释义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按:载,乘载。营魄者,魂魄也,动静也,阴阳也。既不舍动而取静,亦不舍静而就动,能动静一如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按:心气柔软,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按:自净其意,能无染乎?)爱民治国,能无智乎?(按:民,自性之民。国,自性之国。爱自性之民,治自性之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按:天,本然,天然。门,虚通往来之义。天门即心门。心门无门,无门为门。开合,动静之义,应缘之用。雌,本源,本体。)明白四达,能无为乎?(按:心光普照,能解脱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按:从此而生,灭归于此,是名生之畜之。生生灭灭,若能不着,若能无迹,是名玄德,是名妙用。)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营魄:魂魄,动静,阴阳。

抱一:守住这个“一”。这个“一”是什么?就是哲学上所说的“体”。就是宗教所说的那个“创造天地万物的那一个”,佛家说是佛,说是心。耶家说上帝,说神。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离而无离,是无离,亦名大离。为而无为,名无为,亦名大为。智而无智,是无智,亦名大智。能无离乎?能究竟解脱否?能彻底解脱否?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婴儿的心,表纯洁的心。纯洁的心,未受污染的心,无有取舍,无有挂碍,无有执着,一道心光,普觉一切。我们的心,能像婴儿那样吗?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圆明宝镜,光照十方。我们的心,能像圆明宝镜那样,干干净净,光照十方吗?

爱民治国,能无智乎?

爱民治国,利益自性之民,治理自性之国。能无智乎?大智若愚,大相无形。若人着于智,若人着于相,那就是愚,那就是痴。

文殊大士请佛再转法轮。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邪?”“世尊因文殊忽起佛见法见,被世尊威神摄向二铁围山。”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天门者,心门也。开合者,动静也。能无雌乎?能不住妙体否?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心光普照,心光普应,能究竟解脱否?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以妙体作自己,生万法而不居一物,是名玄德,亦名妙相。用宗教的话说,那就是佛的功德,那就是上帝的万能。其实,或云佛,或云上帝,乃一心之别名。

苏树华









































白斑疯
白癜风治疗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