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子看来,人们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东西,看到的东西越多可能懂得的道理会越少。因此,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知晓外面的情况,不观察而能明了天道,不盲目行动就可以获得大的成功。老子的“道”实际上是一种理性认识,所以老子会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懂得“道”,那么就可以“不出户而知天下”,古时候的读书人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说法,恐怕也是因为他们觉得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吧!老子认为,只要认识了“道”以后,即使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也可以获得理性的认识,有了“道”这个最高的理性认识,就可以指导自己的任何行为。老子理想中的圣人能够“不行而知,不见自明,不为而成”,那么这种人就是有了“道”这个最高的理性认识,并能够见微知著,睹始知终了。认识了“道”的人不仅能够知近,也能知远,不仅能知小,也能知大;不仅能知事物的表面,也能知事物的本质;不仅能够知事物的局部,也能知事物的全貌。小河滩以看到大海的容量,小鸟难以看到鲲鹏的气度,一般人难以理解圣人的认识。人生于天地之间,如果真切地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就应该淡化过多的见、闻等感情认识,而去强化现代社会中已经缺失的理性思考,通过对表象进行深入地思考,从而达到认识本质掌握规律的目的。要认识事物就只有靠内在的自省,下功夫自我修养,才能领悟“天道”,知晓天下万物的变化发展规律。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