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译文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2/10
程少为治疗白癜风怎么样 http://m.39.net/pf/a_8096384.html

1、执大象,天下往。

译文:

(只要)执守大道,天下(万物都将)归往。

简析:

“往”的古文为“”,是“?(音wǎng)”的加旁分化字。“?(音wǎng)”字是甲骨文中的常见字,写为“”,由代表“止”的“”和代表“王”的“”构成,其构字本义为“止住于王”,即“归往于王”。《侯马盟书》中记载“自今??(自今以往)”,以此可证“?”是“往”的初文。

由“往”的甲骨文构字本义可见,“天下往”即“天下众生皆归往于执大象的王”。在现代宗教学里,“归往”则被称为“依止、皈依”。

“大象”乃是“大道之象”。《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记载:“大象无形”,也就是说,“大道”是“有象”而“无形”的。凡胎俗子,只能执“有形之物”,而不能执“无形之象”。唯有得道者才有能力执“无形之象”。故而,“执大象”一句省略了主语,其主语应为“圣人”;“天下往”一句则省略了宾语,其宾语也应为“圣人”。

2、往而不害,安平泰。

译文:

归往(者非但)不会受到伤害,(而且将会)非常平安。

简析:

有些版本的《道德经》,将“太”字写为“大”或“泰”。在古文中“泰”、“太”、“大”三字通假,含义为“极端”。故而,所谓“安平泰”,即“安平至极”,即“非常安平、特别安平,很安平”。

“安”即“安适”。北宋文人苏轼,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自幼就被父亲苏洵送到道教天庆观拜道士张易简为师。苏轼在其词作《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有一句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平”即“平衡”。“平衡”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义理,道教的“太极图”就是一个完美的平衡模型。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道法》中记载:“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轻重不称,是谓失道。”

3、乐与饵,过客止。

译文:

音乐与美食,(只能吸引)过客(暂时)止步。

简析:

“乐与饵”,所描述的是古人摆设“筵席”的场景。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铺在地上的坐具,“筵席”一词因而成为坐具的总称。《周礼·春宫·司几筵》中记载:“铺陈曰筵,籍之曰席”。意即,铺在地上的为“筵”,加铺在“筵”上的为“席”。《诗经》中记载:“肆筵设席”。

《礼记·乐记》中详细描述了古人摆设“筵席”的场景,其中记载:“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以此可见,在古代的“筵席”上,非但有“音乐”和“美食”,而且还有“舞蹈”与“美酒”。

然而,俗语却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参加“筵席”的“宾客”,都只是“过客”而已,并不会“止住”。唯有“道”,才是众生最终的归宿。“乐与饵”都是外物,以“物欲”召集众生的企图,必将最终破灭,所以说“过客止”。唯有根植于众生的内心的“大道”,才能够为众生带来“终极的安平”,所以说“安平泰”。

4、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译文:

(圣人所)言传的(大)道,淡然无味。

简析:

大道本来“简易平常”,说出来如同白水一般“淡然无味”,以至于众生“索然无趣”。《道德经》第七十章则如此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中国明代人物王阳明,开创了“阳明心学”,兼容并蓄了儒释道三家之学。王阳明十七岁时,在新婚大喜的当日,偶遇道士传授道术而“坐忘”,以至于错过婚礼,直至婚礼的次日岳父才把他找回去。以此可见,“阳明心学”受道学的影响之深刻。王阳明即如此评价修行:“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5、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

译文:

(并且)视之不足为见,听之不足为闻。

简析:

这句话与《道德经》第十四章中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相呼应。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是对于凡夫境界而言的,得道的圣人却能够从虚无的大道里看到“仙景”,听到“仙音”,并且还能品尝到“仙酒”。

吕洞宾在其内丹名著《百字碑》里如是说:“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此“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即是圣人“内视”所见到的“仙景”;“无弦曲”,即是圣人“反听”所听到的“仙音”;“长生酒”,则是圣人所品尝到的“仙酒”。

6、用之不可既。

译文:

(却)受用不尽。

简析:

“既”与“即”相对。“即”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写为“”,左边为代表“皀(音jí)”的“”,右边为代表“卩(跪坐的人)”的“”。“皀”象“盛满食物的食器”之形。在“即”字中,人“面向”着盛满食物的食器,其构字本义为“正在吃饭”。

“既”的甲骨文为“”,左边为代表“旡(音jì)”的“”,右边为代表“皀(音jí)”的“”。“旡”象“一个跪坐的人张大嘴巴打嗝”之形。故而,“既”的构字本义为“面对食器跪坐,吃饱之后,扭头张口打嗝。”

综上所述,“即”是“正在吃”,故而有引申义为“即时”;“既”是“已经吃饱”,故而有引申义为“已经”。

在道家修炼术语里,从大道中继续营养的过程则被称为“食炁”或“服炁”,即“服食道炁”。道教的“服炁法”种类繁多,《道藏》中收录有《服炁经》、《服炁口诀》、《服炁精义论》等。《淮南子·坠形训》中记载:“食炁者,神明而寿。”《正一修真略仪》中记载:“修行之要,在于服炁。若五行大全,则神真咸备。”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记载:“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用不穷”与“用之不可既”的语义相同。而“其用不穷”的原因,则是因为“大盈”。道炁常存,周流不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谓“大盈”。

虚弦道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7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