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德
养
成
道
德
经
第六章
年11月16日下午,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师德养成教育工作室《道德经》诵读活动在学校二楼报告厅进行,由师德养成培训师胡鑫老师主持。全体教师在此深入经典,领略现实意义和智慧典例,滋养师德。若存,用之不勤。
是谓天地根。绵绵
玄牝。玄牝之门,
谷神不死,是谓
原
文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现实意义
人类最原始的本性表现为对母体的依恋,而这种本性又曲折地表现为对自然的依赖,企求与自然合为一体。我们今天对自然的怀念,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也正如孩提之对温柔的母体的眷恋。城市的喧嚣,过度的工业污染,人口失调,快节奏的生活,以及紧张复杂的人事关系,使人们的精神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我们种植树木,净化空气和江河海洋的水质,保护濒临绝灭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是在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我们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在希求寻回业已失去的梦。因此,重新回过头来理解老子给“道”赋予的睿智、广博和深沉的哲学涵义,当对今天社会文明持续、协调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悟道心得——立身,当以孝为先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这句话是说:大道清虚空灵、变化莫测、永不寂灭,是缔造生命的神秘的母体。老子借此表达了他对于生命的赞美,对于母性的赞美。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应当孝敬母亲。应当时时刻刻谨记一句话:立身应以孝为先。何谓孝?洁身自爱,力争上游;孝敬父母,侍奉师长;上则尽忠报国,下则爱人以德;最后发展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智慧典例
古时候,有个叫孙元觉的人,他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可是,他的父亲却不孝敬老人。元觉的爷爷年迈多病、不能劳动,他的父亲便对其极为厌恶。一日,其父忽然把病弱的老人装在筐里,放到车上,要把老人扔进深山里。元觉放声大哭,跪在地上请求父亲不要这样做,但父亲一把推开他,推起小车就进山了。元觉跟在后面哭劝,可是父亲一点也听不进去。到了山的深处,其父将老人连人带筐从车上扔下来,老人艰难地从筐里爬出来。元觉哭着把筐子捡起来,放在车上。其父斥责道:“这是晦气之物,你拿它做甚?”元觉认真地说:“等你老了,我可以用这个筐来装你啊。”其父大吃一惊,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对自己的父亲说这样的话呢?!”元觉说:“我这是跟你学的啊!你这样对待自己的父亲,难道我就不能这样对待你吗?”其父感到万分震惊。最后,他羞愧地把老人拉回了家,从此悉心地加以照顾。
文字:胡鑫
图片:潘晶
编辑:王蓉
审核:苏巧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7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