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版本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养生第二章不言之教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8/16
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61.html

帛书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天下皆知美,美之名相已生之于心。为美,其心已动。有名、有欲之人心生,则失无名、无欲之道心,故恶已。

后天意识之识神生,先天道心之元神隐,人由先天落入后天,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义,自此往而不返,故恶矣。

同理,皆知善,则善之名相已生之于心,斯不善矣。

如何才能不失道心呢?保持知而不动于心,则得矣。

《洞灵真经》即《亢桑子》曰:知而辩之谓之识,知而不辩谓之道。

《尚书.大禹谟》尧舜授受时十六字的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道心也就是孟子所谓的良心。孟子说:人之不学而知者为良知,不学而能者为良能。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意识分辩心生,识神用事,则有阴必有阳,必然导致阴阳二元对立现象产生: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由此纷争不休,没完没了。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人的良心就是你身上的圣人,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我就是这个良心,真我,具足万物一切的良能。凭良心凭良能而为,而不以人心妄为,是为居无为之事;以良心而不以人心修之于身,其得才能乃真,是为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良心之于万物,万物虽然依之而作却不以为己始,依之而为却不恃为己能,依之功成却不自居其功。正因不自居功,其功反而不去,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

在道德经中,天下大可指地球,小可指人身,若以人身为天下,那么良心就是天上,万物就是气,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人身就是元气所运化,元气由良心所生,良心由道所生,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人体小宇宙上的映射。

所以道德经一书大可治天下,小可治人身,也就是养生,其道一也。明道德经养生之道,则明道德经养天下之道矣。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因此修身之道,即为行不言之教,此是身教胜于言教。以此学修道德经,则得之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9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