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领读经典No14道德经第十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9/16
道德经

Vol.14

经典领读

王天屹

经典领读人

第十三届博雅班学子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级本科生

领读人寄语:

墨韵山海,清待人生。品读经典的魅力,追寻先贤的脚步。所谓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泡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看一次人生百态,品一次苦辣酸甜,人生之妙,宇宙之奇,你我皆可从中寻找。

誊写人:

黄彩虹

浮山书院第十三届博雅班学子

青岛大学外语学院级本科生

共读经典

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今译]

假使我稍微有些认识,在大道上行走,担心惟恐走入了邪路。

大道很平坦,但是人君却喜欢走斜径。朝政腐败极了,弄得农田非常荒芜,仓库十分空虚;还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锋利的宝剑,饱足精美的饮食,搜刮足馀的财货;这就叫做强盗头子。多么的无道呀!

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今译]

善于建树的不可拔除,善于抱持的不会脱落。如果子孙能遵行这个道理则世世代代的祭祀不会断绝。

拿这个道理贯彻到个人,他的德会是真实的;贯彻到一家。他的德可以有馀;贯彻到一乡,他的德能受尊崇;贯彻到一国,他的德就会丰盛;贯彻到天下。他的德就会普遍。

所以要从[我]个人观照[其他的]个人,从[我]家观照[其他人的]家,从[我的]乡观照[其他的]乡,从[我的]国观照[其他的]国,从[我的]天下观照[其他的]天下。我怎么知道天下的情况呢?就是用这种道理。

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趸虺蛇不螫,攫鸟猛兽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今译]

含德深厚的人,比得上初生的婴儿。蜂蝎毒蛇不咬伤他,凶鸟猛兽不搏击他。他筋骨柔弱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还不知道男女交合但小生殖器却自动勃起,这是精气充足的缘故。

他整天号哭,但是他的喉咙却不会沙哑,这是元气淳和的缘故。

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认识常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有灾殃,心机主使和气就是逞强。过分的强壮就趋于衰老,这叫做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很快就会死亡。

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今译]

有智慧的人是不多言说的,多话的就不是智者。

塞住嗜欲的孔窍,闭起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扰,含敛光耀,混同尘世,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这样就不分亲,不分疏;不分利,不分害;不分贵,不分贱。所以为天下所尊贵。

《道德经》原文及释义均出自陈鼓应先生

《老子注译及评介》(北京:中华书局,年版)

领读:王天屹

誊写:黄彩虹

音频:韩会敏

图文:王天屹、刘鑫

校对:于慧滢、臧璇、王颜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0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