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深度解析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9/28

大家好,这里是三宝易学堂,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首先我们来先看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上等的读书人听懂了道,勤奋去实行;中等的读书人听懂了道,感觉半信半疑;下等的读书人听懂了道,报以大笑,不被这类人嘲笑,就不足以称为道。

所以,古代立过言的人留下来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像昏暗不清,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最高的德行像山谷般又深又虚,最纯的白色像含有了污垢,有盛德的人好像不够好,有刚健之德的人好像怠惰,质朴的德好像有改变。

最大的方正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没有固定的形状,最大的声音听不到,最大的形象看不到,道隐微不显也没有名称。

只有道,才善于创生万物并且完成它们。

“若存若亡”:半信半疑。

“明道若昧”:光明的道好像昏暗不清。

“颣”:指丝上的疙瘩,有疙瘩,就不平。

“建”:通健,刚健。

“偷”:偷懒,懈怠。

“渝”:改变。

“大器晚成”:晚当“免”讲,是“无”的意思。“成”:定的意思。最大的器具没有固定的形状。

“善贷”:长于布施。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这里是三宝易学堂,如果您感觉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三宝易学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0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