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度学李云飞丨度学是什么3度学的使命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3/2/15

“使命”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六年》:“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罪及而弗知,侨之耻也。”其含义是指派人办事的命令、任务,多比喻重大的责任。

其实,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承载着一定的使命,这是万物都具有相应的生态位这个统一律决定的。万物各有其度,只是承载的使命有大有小,完成使命的内容、时间、空间、环境、条件不同。当我把“使命”一词与每个人挂钩联系时,主要是想表达每个人的生命价值都很重要,都应当珍视自己的生命价值,都应当看重自己所做的事。当然,自己所做的事如果具有思想家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善利万物”的品性是最好的,如果不是这样,那至少也应当是“独善其身”的,对他人、社会、国家是无害的。

在我孜孜以求创立度学的过程中,我始终以老子、孔子为师。老子以静来致良知致智动。他提出的“道法自然”的宇宙观、“上善若水”的伦理观、“无为而治”的人道观,至今依然放射出真理的光芒,对指导促进个体生命的和谐平衡,对促进人类与自然界万物之间的和谐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孔子以动来致良知致良变。他面对“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动荡局面,坚守“士志于道”的博大情怀,历尽艰辛,周游列国。他所推行的“大道”在以霸道争天下的春秋乱世是不为人们所理解的。他屡遭碰壁冷落,自己也意识到大道不行、礼乐难兴的现实,但依然坚守内心那个崇高的“度”,没有停止奔走的脚步,宁愿做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

孔子的人生动力来自他对自己肩负的恢复社会政治良序的文化复兴的使命自觉,他提出的“中庸”之道、“仁义礼”之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法等政治伦理思想至今依然对维护社会良好秩序、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两位思想家为中国、为世界树立了不朽的思想丰碑,他们因此也达到了“死而不亡”、千古流芳的生命高度。

两位先贤的情志与博大深邃的思想深深影响着我。加之我经历特殊,我在30多岁的时候,开始对自己的生命之路和未来的命运有比较清醒自觉的认识,那就是“唯命是度”。40多岁的时候,我强烈地感受到来到世上的使命是为了度学。

我在《度学》里提出:“万物唯度!人生乃一‘度’字,命运乃一‘度’字。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团体的命运、一个政党的命运、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整个人类社会的命运都在于对度的把握。”

其真正的意义是想表达:一些人对度的认识,往往处于朴素、自发、不自觉的状态,这使得他们在处理人生矛盾和社会矛盾时难以很好地把握,甚至不知所措。整个人类对自我之度、对自然界万物之度的认识和把握还远没有进入清醒的自觉的系统状态,往往处于无度、过度、失度状态,导致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界万物之间的关系时常处于失衡状态。

尤其在当今世界,诸如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战争冲突、传染病、恐怖主义、粮食、能源等问题、危机频发,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未来处于不确定状态。一旦人们及至整个人类心中有度,对度的认识和把握进入清醒的自觉的系统状态,人们才能真正成为自身命运的主人,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明进步、人类与自然界万物之间的和谐平衡、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永续繁荣才能真正实现。

我志于度。为此,度学的使命在于推动人们知度度行,推动人们对度的认识把握由盲目的朴素的不自觉状态进入清醒的自觉的系统状态。一方面从度的认识和把握视角,为人们在纷繁复杂、充满矛盾的世界,更好认识自我、认识万物万事,拓展“度观”新视野;另方面通过研究、揭示度的本质,探究把握度的规律,为人们把握好动态之度、探求并达到“新度”,构建与万物之间合乎度的关系,实现更高的动态平衡,尊享称心如意的幸福生活,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并以此推动人类社会适度发展、世界和合平衡提供新思维、新境界、新方法、新智慧。

当然,以“万物唯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中华优秀文化进行跨越时空、跨越国度的创造性传承转化,拓展并提升到对探求万物万事具有普遍真理认识意义和对人们追求完善的社会实践生活具有普遍智慧启示价值的“度”,创造出体现中国特色、世界风度的新知新学,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事业发挥独特作用,也是度学的使命所在。

(作者度学创立者李云飞,号度知。代表作有度学专著:《度:1+1=1》、《度家·度语》、《度学》、《度经》、《老子与度:<道德经>度学解析》;书法专著《度风竹韵:度知度体书法字库》、《度体书法教程》、《度学句典》、《度知墨迹》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2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