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门外人以为,《周易》卦爻辞里面没有说到“气”,也没有说到“阴阳”,所以这些内容,都是后来后人在易传里面加进去的。
然而真相是,《周易》是一部修行人写的丹经,易传里面那些内容都是真的。
尤其是《咸》卦,易传《说卦》对它的解释是“山泽通气”、《彖》说它是“二气感应而相与”,均明确地指出了它与气相关。
更确切地说,《咸》卦里隐藏着一门丹家炼气术。
一、《咸》卦之“山泽通气”
《咸》是《周易》的下经第一卦,重要性堪比《道德经》的第一篇。
因为古代的《道德经》,是以《德经》为上经,《道经》为下篇。
《道经》的分量,无疑比《德经》更重。
巧的是,我们说过,《周易》之所以分成上下两篇,正是受了《道德经》的启发。
根据《说卦》的说法,“山泽通气”,正是《咸》的卦象。
《咸》的下卦艮为山,上卦兑为泽,正是山泽通气之象。
那么,这个气是怎么通的?
二、二气感应
易传《彖》中说:
《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认为《咸》卦中体现了阴阳二气相互感应,“感而遂通”的情况。
所谓“柔上而刚下”,就是阴气上而阳气下。
阴阳二气的交通,从而产生万物。
《庄子》就说:
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这与《咸》的卦象完全吻合——《咸》卦是由《否》卦变化而来:《否》的上卦乾为天,下卦坤为地,正是天地定位之象。《否》中乾坤两卦的上爻互换位置,阴爻上而阳爻下,就变成了《咸》卦。
象征着天的乾卦上爻变成阴爻,即庄子所说的“至阴肃肃,肃肃发乎天”。
象征着地的坤卦上爻变阳爻,即庄子所说的“至阳赫赫,赫赫出乎地”。
阴阳二气交通成和,也就是《彖》所说的“二气感应而相与”!
三、《咸》卦与龙虎两弦
根据庄子所言,在阴阳二气的感应相与之下,万物皆生。
老子也说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些话,实际上都是丹法里面的隐喻。
张伯端真人说得很明确:
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合和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也就是说,先天一炁是阴阳和合成万物的关键。
而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巧的,《咸》卦的精髓,正是一个字:“虚”!
《咸》,君子以虚受人。——《大象》
由此可知,《周易》是一部千真万确的丹经。它的下经第一篇《咸》卦,透露的是丹法的无上妙诀:“虚”!
在另外一部丹经《周易参同契》中,还将《咸》卦里的艮兑之象,称为“龙虎两弦”。
火计不虚作,演易以明之。偃月法炉鼎,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兑数八,下弦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龙虎两弦章》
《咸》的下卦艮,被丹家比作下弦月或者“前弦”;上卦兑,被丹家比作上弦月或称“后弦”,合起来就是“两弦”。张伯端真人便在丹诗中说: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
采得归来炉里鍛,鍛成温养似烹鲜
由此可见,《咸》卦真是修炼先天一气的不传之秘!
本文为抱雪斋读易笔记“也说《周易参同契》”系列不知道第N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2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