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眼望星空,落墨有千秋,视野即世界,遵道可远行。本人虽已年逾花甲,并未有暮年之感,呦呦学鹿鸣,悠悠作青衿。年拙作《老子道德经解码》一书出版了,多人希望我能讲一讲,与其小范围的讲座或沙龙不如更广一些(这得感谢青年朋友的建议),当然了也不仅限于《老子道德经解码》的讲座,本人教了一辈子书法篆刻,然而大量的时间,在读书法篆刻以外的书,文史哲,科学艺术都充满了兴趣,对音响发烧,古典音乐,喝茶亦十分喜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老子曰“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以此为平台,愿与分享!——于宁
第一讲序言主讲人于宁
大家好,我是于宁,自本人所著写的《老子道德经解码》一书出版后,很多人希望我能讲一讲,说实在的话,著写很不易,讲一讲同样很难。这主要是,《老子道德经》的学术性太强,老子本身就有太多的不解之谜,对其误传、缪传,曲解的太多,至今有关《老子道德经》的各种说法纷纭。
尽管如此,我还是尽量讲一讲,尽量讲的通俗易懂,讲的简要明了,不管怎么讲,一定要讲出《老子道德经》真实的原义,这是个原则!
首先说明一下,老子生前没有著写过一个字,所谓的《老子道德经》只是老子生前与人交谈的记(辑)录,而且是多次的交谈,先后与不同的人的交谈的记(辑)录,是经过传抄而传世的一部语录体书。老子是典型的述而不著。
既然《老子道德经》是语录体的书,那么,老子生前与谁交谈的,从《老子道德经》的内容上来看,与老子交谈的都是社会的上层人物,圣人、侯王、公、君、孤、寡、不榖等,具体是谁,问得什么,书中没有出现,是什么原因隐去了,不得而知。怎么传抄和整理辑录的,也不得而知。
但语言文字是灵魂的外殼,透过语言文字的精研,对上古时代古汉语的特点,古文字的形、音,义来进行分析,回归老子时代的环境,仍可还原《老子道德经》的真实原义。
第二,版本的问题,《老子道德经》流传至今,已有上百个版本之多,近世以来最有影响的,流传最广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魏晋时期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再一个是,汉文帝时期河上公的老子《河上公注》,但这两个版本人们都见到的很晚,这两个版本都是始见于《隋志》(清代姚振宗撰)。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老子帛书两种,一种是早于汉武帝刘邦时期的,用秦篆书写的,称之甲本;一种是汉武帝之后的,用汉隶书写的,称之乙本。这是史学界的大事,不仅澄清了历史上遗留的许多疑难问题,也为老子《道德经》研究提供了更早的版本,近古存真。我的这次的讲座,就是以帛书甲本为底本。
北京大学李零教授明确地说到:“(老子《道德经》)底本还是帛书本最好。”“过去的校注本,眼界只限于(3)、(4)、(5).很多本子都是平行汇聚众本,平行参考,以意去取,东拼西凑,拼凑的结果,是一锅乱炖,帛书本出来,大部分都可废而不读“。
第三,老子帛书甲本的文字由于有些缺损,北大教授高明对缺损的文字及异体字、假借字进行了校释,高明校释的方法是,甲本没有的字,乙本有的,用乙本的字来补,乙本也没有的字,用王弼本的字来补,这样做虽不敢说就是老子《道德经》的原文字,但比其他人校释的要靠谱的多。
老子帛书甲本没有分段,为了讲座方便,仍采用王弼本的八十一章,个别章节有所不同,会在以后的讲座中指出。
老子帛书甲本没有句读(即,标点符号),为了讲座方便,以高明校释本句读为主。
至此,我的这个讲座,将是以怎样基础来讲,怎样的特点,已经说清楚了,相信感兴趣的朋友,听完了我的这个讲座,就会澄明了许多,就会提高对《老子道德经》的认识。
每次微视频讲座时间,约10分钟左右,一周一次,计划80讲。大家有什么问题,可翻阅我著写的《老子道德经解码》一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