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②。挫③其锐④,解其纷⑤,和⑥其光⑦,同⑧其尘⑨,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⑩之先。
注释:
①冲:横冲直撞,无处不在,天下任我行,指“道”的性格特征。
②宗:根源,起源,也指终点、归宿,老子认为万物都是轮回的,起点就是终点。一个人只要后代延续不断,最后的归宿就是他的灵位摆放在宗庙中,他的后代会去祭拜他。
③挫:打磨,折断,反复改变方向使之脱落。
④锐:尖角,尖锐的棱角。
⑤纷:柔性的线状物错乱地缠绕在一起,交错成结,引申为丝带等。
⑥和:融合,互相接受,互相渗透,调和,比对等。
⑦光:原意是光芒,这里指颜色。
⑧同:聚集;会合,这里指收集。
⑨尘:意是细小的灰尘颗粒,这里指微粒。
⑩帝:起源始祖,天地衍生出来的第一代具有属性的生物,引申为中华民族有记载以来的始祖伏羲与女娲。
译文:
道到底是什么属性呢?感觉它能横冲直撞,无处不在。假如把它当容器使用,怎么也装不满,像个无底洞,太深了,好像是是万物的起点也是万物的归宿。
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物质呢?假如道是坚固的块状物体,我就要挫去他的一个锐角,观察他是什么材料?假如道是柔性的扭成一团的软体,我就要解开缠绕在外面的覆盖物,观察他是什么形态?假如道是有色彩的透明体,我就要拿着他与太阳光融合对照,观察道是什么颜色?假如道是粉末状的物体,我就想收集到他的微粒,观察道的微粒的特性与灰尘有什么不同。经过这一番探究,什么也没观察到,发现道是无形、无影,无色、无微粒的属性,太清澈透明了。可是总感觉道是存在的,我不了解道到底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好像产生于天地之前。
领悟:
这一章老子首次提出存在于人类意识之外的物质的概念,用实实在在的研究方法对道这种物质进行探究,也告诉我们对待世间事物要以认真的负责任的科学的态度,也就是第一章里说的用“常有欲”和“玄之又玄”的方法,才能打开众妙之门。首先假设把道当成器物使用,发现道并不是器物;又做了各种假设,结果没有观察到道的形状;没掌握到道是硬的还是软的;没看到道的任何色彩;也没有捕捉到道的任何微小颗粒。最后才得出模糊的结论:虽然没捕捉到道的蛛丝马迹,可是道依然存在,而且永恒存在,比天地都久远。
本章内容的知识要点:
1、道无处不在,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论,方法也与时俱进,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2、研究事物要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3、道是虚体物质,实际存在于人类的意识之外,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4、老子是最早认识到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学者,最早提出了虚体物质的概念。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