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你可能看了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4/5/7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贤老子的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对后世的很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中的很多话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八章,通行版的全文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可是,在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甲乙本中,这句话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而有静”是什么意思呢?古时候,“静”通“争”。而这一章的最后一句话是夫唯不争,故无尤。所以这句话很有可能是“善利万物而有争。”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到底是“有争”还是“无争”?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实际上,如果换个断句方法,就会明白这句话到底在说什么。

因为后面是“居众人之所恶”,所以这一句的断句应该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善利万物”是“水”的性质,“争居众人之所恶”是“水”的行为。

显然,帛书版中的“水”更具备主观能动性,通行版的意思更多是,“水”因为有善利万物的特性,所以居于众人之所恶。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老子对圣人的描述了,“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子口中的圣人也像水一样,善利万民,不考虑自身得失。

那么,老子称赞水之德“夫唯不争,故无尤”,是否意味着做人就要当一个好好先生,什么都不要争呢?

如果真是这样,他后文怎么还会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柔弱胜刚强”这类话呢?

实际上,老子称赞水德,是因为这是写给上位者,让他们学会俯下身子来为民众着想,而非写给下位者让他们对不公忍气吞声,什么也不争取的。

就像“若水”、“无为”,这些建议,都是给刚强、能“有为”的上位者的,而不是给本身地位卑下,干不了什么大事的下位者的建议。

毕竟,下位者是不可能“争居众人所恶”的,因为本身就居于众之所恶了,哪里还用得着争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3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