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合集6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至第三十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4/12/28

详细解读《道德经》28

脊梁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注释〉

知:知道,明白。

其:自己的。

雄:阳性,形容强壮,阳刚。

雌:阴性,形容柔弱,谦卑。

溪:小河流,溪涧。形容弱小。

常德:自身恒常不变的德行。

离:分开。

复归于婴儿:回到婴儿的质朴状态。

白:光亮,光耀。

黑:暗淡无光。普通。

式:榜样,楷模。

忒:差错。

无极:无穷尽,无边无际。“道”的别称。

荣:荣誉。

辱:屈辱,平凡。

谷:山谷。形容心胸如山谷宽广。

乃:于是。

足:完全,充分。

朴:未加工的木材,比喻不加修饰。本真。

朴散:纯朴本真的人分散于社会。散:分开,分散。

器:器具。意为有功能与作用。

官长:古代行政单位的主管官吏。

大制:国家制度体系。

割:分裂,分割。

〈译文〉

知道自己雄强,但是坚守雌柔,甘愿做天下的小溪。做天下的小溪,自己的德行就不会离道,就是回到了婴儿的质朴。

知道自己光亮,但是坚守普通,成为天下的楷模。成为天下的楷模,自己的德行就不会与道有偏差,就是与道合一。

知道自己荣耀,但是坚守平凡,甘愿做天下的山谷。成为天下的山谷,自己的德行就很厚实,就是回归到本真。

回归于本真的人就是社会的有用之材。如果受到明君重用,就是国家的脊梁。因此,国家不会舍弃这样的人。

〈解读〉

本章是从人的社会价值层面阐述修心为道的意义。

修心为道,就是要克服人性弱点,去掉自我伪饰,破除自我,达到无我,回归生命本真,保持自己的淳朴本性,保持朴,做个真人。人本自具足,人生保持朴,才是社会的有用之材,国家的栋梁。

“知”而“守”,“守雌,守黑,守辱”,就是回归生命本真,保持了朴。就是坚守道心,遵循大道。遵循大道,反而是更加的“雄”,更加的“白”,更加的“荣”,更加的持久。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自身雄强,但是不恃强凌弱,不争强好胜。坚守雌柔,甘当天下的弱小者,如此,就是守住了道心,守住了婴儿般质朴本真的品质。守住了雌,“雄”方能更强,更持久。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自身光鲜亮丽,或者背依名门望族,但是不高傲自大,不盛气凌人,富贵不淫。坚守普通,甘做天下的行为楷模,如此,就是守住了道心,与道合一。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自身荣耀,功勋卓著,但是不恃功争名夺利。坚守平凡,虚怀若谷,如此,就是守住了道心,回归了生命的本真。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朴,是生命的本真,是诚信不伪,是无我,是道的本质。”复归于朴“就是守住了道心,遵行大道。

朴是道,器是术。朴是德,器是才,德是统帅,才是辅助。有才无德,是家道败亡、国家昏乱之贼。坚守道心,保持生命本真的人,就是回归了无我本心,是明道的人,才是社会的有用之材,国家的栋梁。所以,国家的人才制度必须是把德作为人才的第一衡量标准。

守黑则白

详细解读《道德经》29

万物生而平等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注释〉

将欲:将要,打算。

取天下:掌控天下。取:得到。天下:指人类相处的社会。

为:控制,经营。

已:同“矣”。

神器:神妙的器具。用器具作比喻。

执:掌握,拿着。

失:失掉,丢掉。

夫:助词。

或:有的。

行:走。

随:跟随,顺从。

嘘:缓慢吐气。

吹:急促吐气。

羸(léi):瘦弱。

载:承载。引申义担当,成全。

隳(huī):毁坏。

甚:很,极。比喻偏激。

奢:奢侈。比喻贪欲。

泰:极大,大之极。比喻自我强势,自大。

〈译文〉

想要得到天下而实现自我掌控的目的,我看这是行不通的。天下是个神妙的东西,不可以用于满足私心私欲,也不可以占为私有。用于满足私心私欲,必然失败。占为私有终究会失去。所以,有道的圣人不用于满足私心私欲,因此,不存在失败;不占为私有,因此,无所谓失去。

世间万事万物,有的走,有的随;有的缓,有的急;有的强,有的弱;有的成全,有的破坏。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偏激,不贪婪,不狂妄自大。

〈解读〉

本章主要是从哲理的角度阐述了破除自我,去除自我分别心,达到无我,做到无我无为的意义。

立身处世不自我,去甚,去奢,去泰,无我无为,人生才能无败、无失。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自我膨胀的人,自高自大,虚荣心极强,自认为高人一等,“老子天下第一”,目空一切,争权利,争地盘,争老大,逞雄争霸。常常是野心勃勃,甚至都想把天下占为己有而用来满足私心私欲。所以,为争夺天下的明争暗斗持续不停。

有的靠强力夺取了天下,但是又因随心所欲而失去。有的靠阴谋诡计占有了天下,也因为谋求个人私利而失去。天下是属于大家的,想占为私有而依自我私心私欲图谋私利,必然行不通,即使强行占有了,也终归失去。历史上那些“取天下而为之”的人,没有能长久的,最终,天下终究归属于大家共有。唯有以天下为公的伟大者,能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天下就是这么神妙,从来不依个人的意志而存在。想实现私心私欲,必定失败。想私自独霸成为自家的,必定失去。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自我,私我小我运作不了天下,只有像有道的圣人那样,无我无为,才能立身天下。无我无为,不虚荣,无贪欲,就不会把天下用作私有,不会去占有。谋求私利,则人生凶险、不顺,失败多,烦恼多,忙忙碌碌到头来失去的更多。私者一时,公者万古。大公无私的人,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会受到推崇,受到尊敬。所以,有道的圣人立身天下,以天下为公,不自我,无私心私欲,处无为之事,没有失败。不贪婪霸占,不会有失去。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天地万物都是阴阳和合体,阴阳对立统一,相互依靠,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可能存在。世界就是个完美的整体,阴阳和谐共生,平等、包容,不可分离。肯定一方,就是肯定了另一方,否定一方,就是否定了另一方。所以,有无相生,长短相形。有行有随,有缓有急,有强有弱,有成全有破坏等等,都不可缺少和分离,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好坏善恶之别。自我的人,用自我分别心对待世界,追求私心私欲,以自我意志,按自己的好恶标准去分离世界,给这些自然现象贴上人为的情感标签,分别出好坏善恶,而后,追求自己喜欢的,排斥自己厌恶的。这是破坏和谐,打破平衡,背道而行,不可能实现。其结果只能是人生失败的惨,失去的多,不可能有成功的人生。

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有道的圣人破除了自我,无我无为,平等包容整个天下,所以不会用自我分别心去强行分离这个世界,不会排斥自己不喜欢的,贪求自己喜欢的。所以,有道的圣人立身天下不偏激,而是慈爱包容;不贪婪,而是节俭;不狂妄自大,而是为而不争。

包容

详细解读《道德经》30

坚守道心,行稳致远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

以道佐人主者:意为有道的君王。以:用,拿。佐:辅助。

兵:国家军事,武力。

强:强大。逞强。

好还:容易返回,遭报应。好(hào):爱,喜爱。

师:军队。

处:居住。

大军:指大的战争。

凶年:荒年。

善者:指有道的君王。

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已:停止。

取强:逞强。

勿:不要。

矜:自大。

伐:自夸。

骄:骄傲。

不得已:无可奈何。

壮:强壮。

不道:不符合道,背道而驰。

〈译文〉

有道的君王,不依恃武力在天下逞强。用兵这种事,容易遭报应。

军队驻扎过的地方,必定田地荒芜,杂草丛生。大战过后,必定出现荒年。

有道的君王用兵都是达到目的就算了,不敢用武力逞强。达到了目的不自大,达到了目的不夸耀,达到了目的不骄傲,达到了目的自感是不得已而为之,达到了目的不逞强。

事物强壮至极就开始衰老,逞强就是背道而驰,背道而驰就会早早衰亡。

〈解读〉

本章以国家用兵一事为例阐述修心为道,破除自我,达到无我,做到无我无为的重要性。

兵者,国之大事。在国家用兵一事上,应当像有道的君王那样,无我无为。用兵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且是“果而已”,做到“勿伐,勿矜,勿骄,勿强”。

反之,如果君王没有修心为道,而是自我膨胀,以“自伐,自矜,自骄,逞强”等等这些自我行为对待国家用兵,就是背道而驰。如同“物壮则老”的道理,背道而驰国家必定快速衰亡。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在国家用兵方面,不可自我膨胀,背道而驰。虚荣逞强,穷兵黩武,会造成国家田地荒芜,社会动荡,出现荒年。所以,要注重修心为道,破除自我,成为有道的君王。

用兵如此,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如此。一个人立身天下,如果失去了无我道心这个根本,依恃自己的强壮而虚荣逞强,人生也会是荒年。“不道早已。”如此人生会过早衰亡。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有道的君王,修心为道,坚守道心立身天下,所以对待国家用兵,不自我膨胀,而是无我无为,做到了“果而已”,不虚荣逞强。

有道者的做法,就是人生修心为道的标准和方法。人生路上有了功业荣耀,要不傲慢自大,不自夸自擂,不骄傲自满,不恃功霸凌。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天道运行的法则就是物壮则老,所以,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那些自我行为都是虚荣逞强,充当强壮,不会有好结果,只会遭报应。唯有修心为道,破除自我,坚守道心,做到无我无为,方能立身天下,人生行稳致远。

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修心为道,在事上练。遇到每一个人、事、物,都要当下反思反问自己,有没有用“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自骄,逞强”这些自我行为去对待当下的人、事、物?自我行为是人性的最大弱点,是人生一切灾祸的祸根,是不道之举,人生不道,则会早早衰亡。

荒年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