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漫议第十五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3/25
白癜风祛白盛宴邀您约惠 http://m-mip.39.net/news/mipso_5778310.html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从即日起,我们为您推送由金明立编著、三秦出版社出版的《道德经漫议》,不妥之处,期待您的斧正。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这一章是紧接上一章对体道圣人遵从“道纪”行为进行的一番描述。老子称赞得“道”的圣人是那样的精深妙奥、深通事理,一般人是不可能理解的。这些得道圣人掌握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懂得了运用这些规律来处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这些得道圣人的精神境界,远远超出了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水平。老子赞扬他们具有谨慎、警惕、严肃、洒脱、融合、纯朴、旷达、浑厚等修养功夫;他们巨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为人处事,从不骄傲自满;他们绝不好大喜功,做事情不会贪求过分的圆满。正因为这样,他们才会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使陈旧的得到不断更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圣人得“道”的妙用。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的意思是,古代那些善于尊崇道纪的人,在认识上博大精深并深通事理,深刻的难以理解。正因为他们难以理解,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们。“善为道者”,是指那些善于遵从“道纪”办事的人。善于遵从“道纪”的人,在认识上博大精深并深明事理,深刻得难以理解,这便是“微妙玄通”。什么是“深不可识”和“强为之容”?这是指“道纪”深奥得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只能勉强形容他们。老子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得道之人的表现状态和容貌,形象地说明了“道纪”不仅深奥难解,得“道”之人的内心世界,同样难以理解。他从以下九个方面赞扬得道圣人遵从“道纪”的神态和容貌。

一是“豫兮若冬涉川”。小心翼翼啊!像古代野象穿越冬天冰河一样。“豫”,是古代的一种野象,性格胆小谨慎。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圣人谨言慎行,绝不会不加思考而贸然行动。

二是“犹兮若畏四邻”。谨慎戒备啊!像“犹”那样畏惧四邻。“犹”,是古代的一种动物,性格警觉。一有风吹草动,立刻爬到树上观察敌情,没有动静时,再从树上回到窝里,如此周而复始。以前的国家都很小,国家间弱肉强食的现象经常发生,所以,治国理政的圣人,警惕戒备,时刻防备邻国的攻击。

三是“俨兮其若客”。庄重恭敬啊!好像在外做客。“俨兮”是指庄重恭敬的样子。说明体道的圣人,为人处事俨然恭敬、彬彬有礼。

四是“涣兮其若凌释”。换散开来啊!好像冰雪慢慢消容。冰雪自然消溶的形态称为“涣”。“凌”是水凝结成冰的样子,“释”就是消融。这里比喻圣人为人处事,如同春天冰雪慢慢消溶那样自然而然、和蔼可亲。

五是“敦兮其若朴”。厚道质朴啊!好像未经加工的原木。这里的“敦”,是厚的意思,引申为厚道;“朴”是指还没有被雕琢的原木。未经雕琢的原木本身就是纯朴的,而一旦把原木做出桌子,就不可能再做其它的东西了。所以,原木在“朴”的时候,有无限的可能性,老子很喜欢用“朴”来比喻体道圣人的品行,如同未经加工染色之前的原木那样敦厚朴实。

六是“旷兮其若谷”。明亮豁达啊!好像幽深的山谷。“旷”表示心境开朗。这里是形容体道的圣人胸怀宽广,就像幽深的山谷那样具有包容心。

七是“混兮其若浊”。浑厚自然啊!好像江河的浊水。“混”,是掺和、夹杂、来者不拒的意思。这说明体道圣人的胸襟像河水一样浑厚自然,具有豁达大度的胸襟与气势。

八是“澹兮其若海”。平稳寂静啊!好像广袤的大海。“澹”是恬静,安详的样子。这说明了体道圣人安然自若、宽宏大度的胸怀。

九是“飂(liù)兮若无止”。行迹飘逸啊!好像高空的风没有静止。“飂”即高空流动的风云。这说明体道的圣人不拘小节、飘逸洒脱。

老子一口气用了九个比喻,说明圣人是善于或妥善行“道”的人。这说明了圣人极高的智慧:小心翼翼、谨慎戒备,才能安全;拘谨严肃、自在随意,才能适应环境;淳朴厚道、心胸豁达是圣人的本性;混同一切,是自身的修养;飘逸洒脱,是不拘谨呆板。有了以上品德与智慧,便会无往而不胜。

接下来的两个反问句,是老子对人们说的激励话。说是只要能够做到这两条,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圣人。

一是“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谁能把浊流停止,使它渐渐澄清?谁能让长久安静的水流动起来,让它慢慢显示出生机?宇宙万物中的生命运动,应该静下来的时候就静下来,应该动起来的时候就动起来。谁认识并掌握了这个规律,谁就理解了“道纪”,谁就能遵“道”而行。

二是“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持守自然真理办事的人,不会追求圆满。唯有不追求圆满,才能蔽而新成。“蔽而新成”的“蔽”,原义是指破除陈旧。只有破除陈旧,才能吐故纳新。这里是指犯了错误,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才是一个完整全新的人。“保此道者”中的“此道”,是指保持以上圣人的九种道德修养。自然界的规律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生道路“蔽而新成”的前提是能够消除骄傲自满等弊端,才能创造人生辉煌;社会与政治“蔽而新成”的前提是能否化危机为生机。因为,每一次重大社会危机的发生,都是一次制度变革的机会,它能让过去很多不可能做的事情成为可能。所以,圣人在面对重大社会危机时,会从中找到导致危机发生的因素而对症下药,就能为新的开端创造机会。因此,“不盈”就是能充分认识到自己不足与社会危机发生的因素,做到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假若狂妄自大、不对症下药,必定会落个被动挨打的下场。

综上而看,“道”虽然玄妙精深,但有迹可循,那就是事物运行发展的规律,得“道”的人,就是把握了这个规律,才会创造出他们人生的灿烂与辉煌!

骊山老母宫网络平台

编辑:潇予

审核:明秋

统筹:秦川飞鸾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7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