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去学老子智慧
胡雪岩说:“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会很稳固。”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品,是最好的通行证,也是人一生的修行。
当一个人形成好人品的时候,“规矩”就不再是约束,而是本能。
心简单了,世界就简单了。
做人,清清白白
《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的宰相公仪休,遵纪守法,毫无不正之风,时常告诫底下的官员不要做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
有一天,一位客人拜访公仪休,想请他帮忙办事,并送上他最爱吃的鱼,他却坚决拒绝。
管家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来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公仪休说:“我喜欢吃鱼,可以自己买。如果收受贿赂,他日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况且这不是我应得的,所以绝不能收。”
清白,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人生历练。
人生在世,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
真正清白的人不是自命清高,刻意回避,而是面对诱惑尚可坚守底线,面对名利还能泰然处之。
以豁达之心做人,以坦荡之心做事,这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保护。
大海不受污染,海水才能清澈湛蓝;
夜空没有杂质,明月才能投映清辉;
心中不存邪念,做人才能光明磊落。
如果把柄被人抓在手里,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躺在床上总是难以安寝。
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活得心安理得,自然无忧无虑。
任庭前花开花落,看天上云卷云舒,历经岁月沧桑,人生几度起落,内心始终如一。
正如季羡林先生说的:“老老实实干活,清清白白做人。”
做人清白,才能拥有长久唯美的人生。
做事,有始有终
唐代名臣魏徵时常这样劝谏唐太宗:“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很多人做事,开始做得好的有很多,但能够坚持将整件事做好的却寥寥无几。
都说“万事开头难”,但如果不能坚持到底,那么即便开了一个好头也毫无意义。
宋朝宰相王安石有一天和朋友到褒禅山游玩,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山洞,于是几人一同前往。
美丽的风景往往在行走艰难的地方,没过多久,他们便觉得有些劳累,不愿意继续前进。
回家后,王安石觉得后悔,在《游褒禅山记》里这样写道:“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如果能做到,却不去做好,在别人看来是一件可笑的事情,自己也会十分后悔;
如果已经足够努力,哪怕最后结果不如人意,心里也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看书的时候,永远只停留在前几页;跑步锻炼身体,三两天就喊苦喊累,不愿意下楼;学一样新菜,所有材料都准备好了,放着懒得做。”
世上有很多失败并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缺乏善始善终的精神,因为不管做什么事,最忌讳的就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真正的强大,不是天生神勇,而是明知困难,还有开路直前的决心;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9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