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道友,新年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老子的道德经!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三十六章,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悄然间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这是一个新年代的开始,是全民奔向小康的幸福时刻!在此我借讲道德经之机,多说两句,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人和大自然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并和谐相处,当然我早就说过了!
夕阳客观的讲人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既然我们是大自然的一份子,那就不去侵害,别的动物的生存空间!不要贪得无厌,更不要胡吃海塞!记住要保护好我们耐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保护好我们自己!就是保护好我们的下一代!这也是我们每个公民,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朋友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呀!爱我们的家园,爱一花一木,最后我们才能换来绿色的食品,新鲜的空气,美好的生活。好了闲言碎语不多讲!先来看一下原文吧。
大自然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上一章老子说,用之不足既,来而不害,这一章主要讲什么呢!大家注意看,最后归根结底,说来说去,还是跑到了国家层面上了!前面的内容,是讲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后面就是摆事实!说真理,摆什么事实?鱼不能离开水,这个大家都懂吧!讲什么真理?弱要比强厉害!国家的利器不要给别人展示!当然也不一定是真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道然自然好了,先来看第一部分,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部分,文法相当完美,真是中国文辞之美,五千年来道德经,无出其右!在这里老子用了一连串排比句,并辩证的把事物矛盾,对立又统一的性质,一目了然的摆在了我们面前!
当然我们想要读明白道德经,就不能不知道,训诂学,音韵学!道德经每一章,每一句都是训诂学的范畴,而今天我所用的手法,大多是西方逻辑推演思维,当然这都是题外话,先来看第一句,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想要收缩,必须先要伸张!歙,多音字,在本文为收缩之意,固,四周围绕,坚固之意!在这里无实意,只不过是加强语气!注意看在本文里面,有固和无固都行!可是加上固字,其文法是不是很美呢!
微观接着来看第二句,你想削弱对方,必先让他强大!为什么?欲让其死亡,必令其疯狂!这里面的故事多了去!我也不讲了,有些阴!你们去看看,严嵩,年羹尧的下场!就充分的印证了老子的这句话!你想废除一项政令,或者废除一些眼中钉肉中刺!你必须先要让他兴旺!为什么?因为这里面有自然发展的规律!就和抛物线原理一样!等事物发展到顶峰,自然会落下!同样我想想废除一件事情,不妨先使其自由蔓延!或者助其一臂之力,最后让它从内部,自生自灭!明白了吧!读明白了,就觉得老子大慈大悲,都不明白,就觉得老子阴!他和我们普通人的认知,感觉是背道而驰的!这就是圣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呀!
勃发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你想要夺取,必须先要给予,与同予!为什么?这几句话,句句不通!太矛盾了!可是大道就在其中!矛盾看似对立,最后都能统一,我们要知道这个给予,不是真心的给予,尤其是国与国之间,寸土必争,分毫不让!至于一些小恩小惠,那都是糖衣炮弹,都是用来麻痹对方的!懂了吧!你说老子阴不阴!这是一套完备的辩证哲学体系!还是那句老话,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当然老子是得其大要,而我们这些小喽啰,就如同荡漾在知识的海洋之中,弱水三千,随随便便取一瓢,那都受益匪浅!
生机勃勃最后一部分,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说,这就是精微的明达?这个微就是无限的大,无限的大智慧!你观察的越细微,你就越明白事理,当然不能钻牛角尖!否则又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最后老子总结出来了,柔弱胜刚强!前面四句,不就是以柔克刚嘛!这句话也是老生常谈了!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要辩证的来分析,鱼不可离开深渊,如果把鱼看成是刚强的,那么养育鱼的深渊,就是柔弱的!深渊就是深水潭。
肃穆讲来讲去,讲了半天,老子终于说出了他的心里话!那就是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为什么?你给别人看了,别人可能会惦记,可能会防制,还可能会逃避,总之这里面的学问很深,当然中国人学到了这一点,并且深得其精髓!什么精髓,不就是掩盖,掩饰,伪装,装模作样!故弄玄虚!这个好像与生俱来,人人都会!有了好东西总是掖着藏着,不给别人看,这也没错,财不外露嘛!是不是,但是西方国家就不一样!最后我想说,示不示人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错与对!只要合时宜一切都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12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