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第三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3/15
安民第三不尚賢,賢,謂世俗之賢。辯口明文,離道行權,去質為文也。不尚者,不貴之以祿,不貴之以官。使民不爭;不爭功名,返自然也。不貴難得之貨,言人君不御好珍寶,黃金棄於山,珠玉捐於淵。使民不為盜;上化清淨,下無貪人。不見可欲,放鄭聲,遠美人。使心不亂。不邪淫,不惑亂也。是以聖人治,說聖人治國,與治身同也。虛其心,除嗜欲,去亂煩。實其腹,懷道抱一,守五神也。弱其志,和柔謙讓,不處權也。彊其骨。愛精重施,髓滿骨堅。○彊,平聲。常使民無知無欲。反朴守淳。使夫知者不敢為也。思慮深,不輕言。夫,音扶。知,音智。為無為,不造作,動因循。則無不治。德化厚,百姓安。

[延伸阅读1]

王弼《道德经注》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见,则心无所乱也。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弱其志,强其骨。骨无知以干,志生事以乱。常使民无知无欲,守其真也。使夫知者不敢为也。知者谓知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延伸阅读2]

苏辙《老子解》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尚賢,則民恥於不若而至於爭。貴難得之貨,則民病於無有而至於盜。見可欲,則民患於不得而至於亂。雖然天下知三者之為息,而欲舉而廢之,則惑矣。聖人不然,未嘗不用賢也,獨不尚賢耳。未嘗棄難得之貨也,獨不貴之耳。未嘗去可欲也,獨不見之耳。夫是以賢者用而民不爭,難得之貨可欲之事畢效於前,而盜賊禍亂不起,是不亦虛其心而不害腹之實,弱其志而不害骨之強也哉。今將舉賢而尚之,寶貨而貴之,街可欲以示之,則是心與腹皆實也。若舉而廢之,則是志與骨皆弱也。心與腹皆實,則民爭;志與骨皆弱,則無以立矣。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不以三者街之,則民不知所慕,澹乎其無欲,雖有智者,無所用巧矣。 

為無為,則無不治矣。即用三者之自然而不尚、不貴、不見,所謂為無為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7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