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天共读道德经15微妙玄通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5/11
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最好 http://pf.39.net/bdfyy/

第十五章微妙玄通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时懂“道”的人,微妙玄通,深藏不露,无法真正了解。何为微妙玄通?微:小心谨慎、警惕多疑;妙:拘谨严肃、融合可亲;玄:敦厚质朴、旷远豁达;通:混合如一、浑厚包容。谁能在动荡中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在安定中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当我在读这段话的时候,看了解释,我有四个方面的疑惑和新知。1、小心谨慎,敏感多疑,有时不会是一个好性格。这个性格或者心态,如果是现在,一般人是不太会喜欢这类人的。比如我,就不是很喜欢,因为我会认为他们小心谨慎,警惕多疑,过度了就会犹犹豫豫,优柔寡断,就会没有自己的主见,难以决断,磨磨唧唧,拖泥带水,一点都不干脆,很多时候这种犹豫的态度又用来处理各种关系,所以很多人受不了这种拖延战术,逃避,不回答,不拒绝,不承认,显得非常渣。其次,敏感多疑,就会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你以为的小心谨慎,是理智大于情绪,有时却会因为三思而后行,想得多就会做得少,或者会错过时机。相反,我有时候做事,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就是会很冲动,情绪化,不理智。凡事都想要马上得到,及时行乐,尽兴而归,兴尽而返,讲究的是一个随性而为。想去旅行了,买了机票就去了。想吃炒面了,吃得再饱还是会去买一碗。但缺点就是会像现在人说的,不懂得延迟满足,不能为了达成一个目标而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矢志不渝。我不会像老子说的做事因为要思虑周祥而显得犹犹豫豫,小心谨慎,不会看到各种条件都处于变化中,要随机应变,所以必须行事谨慎、理智。如果以前我看到这里,可能就会存在固有的自我心理认知模式上的偏见,对他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但读后知道老子是推崇这类人的,所以我今天反思自己,是不是要去放下心中的成见,多去包容各种不同的人。2、拘谨严肃,融合可亲:高冷的人其实有一颗热情真诚的心。如果我们换种熟悉的词来解释拘谨严肃,融合可亲,会更好理解,那就是一些人,你一开始跟他们接触,因为不熟,第一次见,陌生人,他们会显得很高冷,很严肃,他们社恐,在人多的场合,不善于与人交际应酬,很拘谨。但是当你是真心地想与他们交朋友,他们会融合可亲,慢慢放下心中戒备,敞开心扉,像冰块融化一样,涣然冰释,与你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士为知己者死,义无反顾。这类人是有点内向,他们不会一开始就跟你套近乎,说很多很漂亮的话,你得像酒一样慢慢品,跟他慢慢磨,融化他们坚硬冰冷的外壳,你会看到一个热情、真诚的心。他们不像另一类人,一上来就跟每个人都很热情,很友好,很亲和,很nice,与每个人都能交上朋友,在人群中很吃得开,很善于处理人际之间的关系,一片融洽。但是,你以为他们对你好,是不是真心的呢?我见识过这类人,一开始对我很好、令我很感动的是他们,但是后来因为立场不同分道扬镳的时候,最先抛弃我的、毫不留情的也是他们。后来我细想,其实他们对每个人很好,是为了给自己博得一个友好的开局,便于自己后面的行事罢了。他们跟人交朋友,是为了纳为己用,有功利心在里面。当你有用的时候就高看你一些,当你没用就会弃之如敝履,毫不可惜。他们把别人当成是可资利用的助手、工具,他们是主,别人是仆。从来不是朋友。我认为两个人交朋友,是两个独立、平等、有完全的自我意识的个体,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认识,你有你的意见,我有我的想法,相互沟通分享,引为知己。两个人的相交,是兴趣爱好使然,而绝没有功利之心在里面,你要为我所用,你要帮助我这种个人自私的想法在里面。3、混合如一、浑厚包容:真正厉害的人亦正亦邪。老子讲道人的通,什么是通?我们看他用了混这个词。混,混浊,有清澈,有混浊,有包容,有宽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是我们以为的是完全的高大上,伟光正,完美无缺的人,而是类似于亦正亦邪的人。亦正亦邪的人,黑白两道通吃,性格复杂,既有正面阳光的一面,也有阴狠手辣的一面。比如我们看电影,特别是一些刑侦悬疑类的,像《无间道2》里面曾志伟演的韩琛,一面跟警察合作,一面又干死了老大,结果韩琛成为最后的老大。他懂规矩,懂得在法律与江湖道义之间游走的度。也有像日本的黑帮,干黑社会的勾当,但也有维护正义的一些行为。当然上面这个例子并不是很贴切。我想表达的是,其实老子是在告诉我们,人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动物,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通达的人,就是能够兼容并蓄,让清的和浊的,和谐共存。4、浊以静之,安以动之:人既要静得下去,也要躁得起来。在动荡中安静下来慢慢澄清,在安定中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当我们看这两句话的时候,我对老子道德经一直所说的,有无相生,动静相生,相生相克之类的理解又更深了一些。虽然这些话我们一直挂在嘴边,但是却很少进入我们的内心。“浊以静之徐清”,这个很好理解,我们人一直处于浮躁状态,当然就需要静下心来,只有静下心来,才能看清澄清之后的水面,落叶轻者浮于表面,随水流而去,不可追;泥沙重者沉入河底,不动转。生命中不能追的轻,生命中必须承受的重,一轻一重间,我们才真正明白生命中哪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不再混沌迷茫。“安以动之徐生”,这个我们很少感悟,老子说我们安宁太久以后,要动起来,这样才显得有生机。要不然太安逸安闲之后,人就会失去活力,显得死气沉沉了。可能我们一直觉得浮躁是现代社会最显著的毛病,但安逸也不是什么善事。就像温水煮青蛙,熬着熬着就没意义地死了。其实我想,两者结合一下,就是说:人既要静得下去,也要躁得起来。静躁之间,体会生命的张力。这就是通。通,把自己看成一个中通的管道,起着连接、流通的作用,其中流通的货物却从不占有。铁打的管道,流水的货物啊。所以你看世上最赚钱的生意就是掌握管道的人,现金流(金融)、物流(电商物流)、信息流(互联网)。无论世上生意模式如何改变,始终离不开管道的流通和连接作用。通,通达,畅通,不占有,所以动静、清浊、善恶、是非、有无都能自由畅通地相互转化,融合,变通。在处理矛盾的时候,我们特别要注意转化。比如我们很多人总是一味强调正能量,不能有负能量,要学会压抑负能量,对抑郁、心情差、失败的人,你越是鼓励他们要正面、阳光、开朗,他们却是反感,更加抑郁、悲伤。就是因为负能量在他们体内,只是被压制却并没有转化、排出去。只有他们自己能够意识到这股负能量,将负的转化为正的,才真正可以变得积极、乐观起来。能做到通的人,我联想到两个形象:图一文殊菩萨:

一手仗剑,一手执花。

坐拥灭世之力,不失惜花之心。

宝剑斩杀,惩罚,血腥,暴力。

莲花慈悲,智慧,生机,宽容。

进能杀敌,退能坚守。

图二正义女神:一手仗剑,一手执秤。一杆秤称公平正义,断是非善恶,宝剑棍棒砍杀毒蛇,凶恶狼犬衷心护主。再厉害的人,也要懂得与狼犬为伍,手中要有权力,要有自卫的刀剑。两个形象都可看出,一个真正的高人,并不是单一的至纯至孝至刚至柔,只有利益的善心,而没有斗争的武器。我们既要是圣人,也有必要的时候变成一个猛士,一个行凶的暴徒,除恶才会扬善。而除恶是需要手段的,是血腥的,是牺牲的。圣人的身上也会沾血。我们想要通达,就要看清各类相生相克的因素,全然接纳包容他们,理清其中转化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算做明白事理、通达晓畅了。清姐看世界

步履不停,思想无疆。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