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乃一介匹夫,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每天都关心国家大事,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观各种势力此消彼长;思考中央大政方略,体会基层民生多艰。虽然无经世治国的才能和机会,也总希望着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富强,人民安康。
近百年来,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但任何文明进步的出现,在有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有负面消极的影响。正如老子所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问题在于如何不因噎废食,理性地处理其消极影响,推动社会发展,关照国计民生,是当政者必须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在老子道德经中,涉及到治国的篇章达26章。老子生活在兵祸连年的时代,当时小国不能自保,大国相互争霸,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老子深知,以暴制暴,穷兵黩武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但他的告诫和呐喊,却屡屡淹没在战场的厮杀声和统治者的喧闹声中。
老子出于对统治者的极端愤怒和失望,提出了“无为”、“无事”、“无欲”、“愚民”、“复古”的社会主张。虽然有些偏颇,但对揭示问题的深度而言,确实也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他向我们展示更多的是问题的根源、分析的角度、做事的方法,充满着经世治国的哲学智慧。后世许多帝王之家,特别是经历战乱之后的新帝王,多有借鉴,得以固邦安本,太平盛世。
特别是西汉初年,以道德经为核心的黄老之学被奉为国策,得以推广。提倡回归自然、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战火纷飞几百年的中国,出现了难得的“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初唐的李氏王朝,甚至把老子作为自己的先祖,深入学习老子的治国思想,开创了大唐盛世局面。
治国篇(一)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跟着产生;都知道善之为善,不善的观念就产生了。没有“有”,就没有“无”,有无是相对而生的;没有“难”,就没有“易”,难易是相对而成的;没有“长”,就没有“短”,长短是相对而显得;没有“高”,就没有“下”,高下是相对而倾倚的;没有“音”就没有“声”,音声是相对而产生和谐的;没有“前”,就没有“后”,前后是相对而形成顺序的。因此圣人做事,能顺应自然,崇尚无为,实行不言的教诲。任万物生长,不加干预;生长万物,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不自恃其能;成就万物,亦不自居其功,所以它的功绩永远不会泯没。
世界上只有形而上的道是永恒的、绝对的,而我们平时对一切事物的价值取向都是相对的。因为主观意识的原因,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判断,你认为是美丽的,他却认为是丑陋的;你认为是善良的,他有可能认为是邪恶的。同时,事物本身也会产生变化,甜美的食物,过期了就会腐烂变质;坚硬的钢铁,遇高温也会变成液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真理往前再迈前一点就是谬误。人们往往只看重自己,看重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一面,而忽视了事物的反面,忘记了事物相互转化的过程,这就是人世间产生纷争的根本原因。
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国与国之间也亦然。几千年来,尔虞我诈,战火硝烟,纷纷扰扰,几无清净平安之日。如果我们认识了事物的两面性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小到完善自我,大到治理国家都会大有裨益。
如何解决人类社会的纷争呢?老子告诉我们,要采取“无为”态度对付世事的一切,也就是要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地追求美和善,顺其自然地避免丑和恶。
关于无为,在《道德经》里有十二处提到。“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不做无效的工作,不做适得其反的工作,该干的必须干,不该干的不能干。要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不争、不逆势而行,就是无为;要该放下的放下,有所不为也是无为;要顺应天道,无亲无疏,无美无丑,无彼无此,更是无为。无为并不是为了无为,无为是为了无不为。这是老子积极入世的表现,而不是消极出世的表现。
“不言”并不是不说话,而是指不依靠语言去感化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上行下效。作为老师、父母,身教更能感化孩子;作为单位,国家的负责人,身教更能德化群众,使群众都以积极的姿态快乐地生产,幸福地生活,实现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这就是作为统治者的最大成效。
然而功成则弗居,这是老子的重要思想。功成了,任其自然存在,而不能归功于自己,占为己有,更不能居功自傲。要对成败荣辱淡然处之,只有这样,他的成就才会永远不会逝去。
一个想真正有所作为的人,不能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而应抱着淡然一笑的立场。曾国藩带领曾家军攻破南京、平定太平天国、立下赫赫军功后,给弟弟曾国荃寄去一首诗:左列钟铭右读书,世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诗中告诫他的弟弟,千万不能居功自傲,越有功劳越要夹着尾巴做人。
诗中屠羊说的典故,出自庄子的《让王篇》。屠羊说是楚国的一个屠夫,曾跟着遇难的楚昭王流亡。在流落途中,昭王的衣食住行,都是他帮忙解决的。后来楚昭王复国,想起了屠羊说,问他想做什么官。屠羊说回答道:楚王失去了故国,我也随着失去了卖羊肉的摊位,现在楚王恢复了领土,我也恢复了我的羊肉摊,生意仍旧红火,还要什么犒赏呢?
昭王过意不去,再下命令,一定要屠羊说领赏。于是屠羊说更进一步说,这次楚国失败,不是我的错误,所以我没有请罪杀了我。当初复国了,也不是我的功绩,所以也不能领赏。我文不能写,武不能上马,只是因为逃难时偶尔跟国王在一起,如果国王因为这件事要犒赏我,是一件违反道理的事,我不乐意天下人来嘲笑楚国没有法制。
楚昭王听后,更感到屠羊说非等闲之辈,任命他为三公。可他仍死活不肯,并说:我很清楚,官做到三公已是到顶了,比我终日守着羊肉摊不知要高尚多少倍。那优厚的俸禄,比我靠杀多少头羊赚点小钱,要丰富多少倍。这是君王对我这无功之人的厚爱。我怎么可以因为自己贪图高官厚禄,使我的君主得一个滥行奖赏的恶名呢?因此,我绝对不能接受,我觉着摆我的羊肉摊更心安理得。
谁不想占有豪宅美服,万贯家财?谁不想功成名就,受人尊重与赞赏?但面对忽然从天而降的荣华富贵,屠羊说没有忘乎所以,没有趾高气扬,而是保持了一种难得的平凡心。
赵本山的小品中有一句话:地球就得围着你转,你是太阳呀?我们必须明白,这个世界上少了谁都一样。一切都会成为历史,更何况我们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