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二章道解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8/14

《道德经》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解:世间之人的本性与喜好,必然都是向往于美好。简单来说,凡为常人,必好美色于其心也。当一个被世间公认定义为美好的存在,出现在世人生活之中时,所带来的影响,必然会激发世间之人人性当中的贪婪欲念,引起世人前赴后继不断的追求与争夺。而不断追求与争夺的过程,也是人性当中的欲念逐渐被放大的过程。会随着竞争的逐渐激烈,使部分追求者与争夺者不由自主的展现自己阴暗且不折手段的丑恶嘴脸,原因,就是为了达到占有美好存在的根本目的。美好本身并不存在任何过错,只因激发人欲,引起争端,孕育丑恶,皆知之美而成为众矢之的矣。善者,同其理也。人本向善,亦皆好善,因此,常有别有用心,罪恶之人,以龌龊欲念,阴暗手段为基,利用世人向善之心,好善之意,践行损人利己之事,谋取私利,以足私欲。同理,只因激发人欲,引动私心,孕育丑恶,皆知之善而成众恶之源也。

美必孕丑,善必育恶,以此为理,乃呈道象。故于道中,所论道理,皆自从此有无相生太极之道象也。即,美好之物必然孕育对应之丑恶,慈善之心必携谋私之欲。困难之境必存虚易之基。体长之形必较物短之状。位高之势必有在下之辅。美妙之音必和起伏之声。勇往直前必随忠义之后也。此乃道象,太极之法,大道之常也。美丑善恶,皆自中来。自无一物,能离其所。

是以圣人道守无为于文明,持道养德,至公无私。教化众人心向道学,不执于善,不厌于恶,明悟依道而行,衡守平常于生活也,其善自行,其恶自止也。圣人有道,道奉文明,乃铸人道发展之根基。在其道中,万物物尽其用,众人各司其职,使国家得以发展,使百姓得以安康。是以圣人之道,奉道有功无自是,惟为行道济苍生,此即人道圣人之名也。

吾道曰:凡有向道学者,必当向道自学,慈悲之心,止恶之意也。唯有明悟慈悲止恶,向道学者,方能明白大道真常之道意也。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9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