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状哉?以此。
道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一章有详细的描述,但具体的也没说清楚,看看就好,不是什么宝典,只是老子对于道德理解,每个人对道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不用把别人的见解当作宝典,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阅历不同,认识自然也就不同。
孔德,大德,玄德,空的,不承认自己的功劳,不认为自己帮过别人,是自身的造化,是自助。德是道的表现,我们可以看见德,但是看不见道,所以只能用大德来形容,而不是真正就是这样子。
恍恍惚惚,微不可见,深不可测,所以有生养万物的精气神,有真信念。
自今及古,道一直存在,来看万物,或者让万物看。道是无形无迹的,只有作用在物的上面才会显现出来,那就是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守护的东西,科学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可能才会发现原来宇宙的根源就是中国五千年前发现的道,那才可笑,人类走了那么远又回到了原点,又是那么可悲。
王弼《道德经注》
孔,空也。唯以空为德,然后乃能动作从道。恍惚无形,不系之叹。以无形始物,不系成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也。窈冥,深远之叹。深远不可得而见,然而万物由之,其可得见,以定其真。故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也。信,信验也。物反窈冥,则真精之极得,万物之性定。故曰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也。至真之极,不可得名,无名则是其名也,自古及今,无不由此而成。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也。众甫,物之始也。以无名说万物始也。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於无哉,以此知之也。
苏辙《老子解》
道無形也,及其運而為德,則有容矣,故德者道之見也。自是推之,則衆有之容,皆道之見於物者也。
道非有無,故以恍惚言之。然及其運而成象,著而成物,未有不出於惚恍者也。
方有無之未定,惚恍而不可見。及夫有無之交,則見其窈冥深眇,雖未成形,而精存乎其中矣。
物至於成形,則真偽雜矣,方其有精,不容偽也。真偽既雜,自一而為二,自二而為三,紛然錯出,不可復信矣。方其有精,不吾欺也。
古今雖異,而道則不去,故以不去名之。唯未嘗去,故能以閱衆有之變也。甫,美也,雖萬物之美,不免於變也。
聖人之所以知萬物之所以然者,以能體道而不去故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