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有声书屋诚意正心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5/2

《有声书屋》第76期:诚意正心

朗读者:李楠

《多数人能走的路》

第十二章学传统经典,悟修身养性

第三篇诚意正心

在儒家经典中,格物致知就是为了实现“诚意正心”,这些都是修身的途径。那么,什么是“诚意正心”?诚意,就是使自己的用心更真诚、更可信、更实在。正心,就是让自己的内心更正大、更光明。诚意正心,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变成真正的光明体,发出信实、正大的光芒,去引导自己的生命,走向光明、正大的路程,去点亮自己,照亮别人和世界。

“诚意正心”是人的生命中最核心的部分。修身养性,就要从“诚意正心”做起。实际上,如果我们有了知识,有了智慧,但意念是歪的,整天想着害人家,那就算有能力,也是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能力,又怎么能够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呢?

年,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在当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中,勉励学生在纷纭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要坚守“砥砺德行,立己立人”的道德追求。他认为,无论什么时代,砥砺德行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只有个人的德行修养立得住,才能影响别人。

那么,如何做到“诚意正心”?

首先,要像《论语》所说,“民无信不立”。“民”,可以是讲众人,也可以是讲个体。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信不立;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个体,也是无信不立。我们要想“立”,就必须讲“信”,这是最根本的。不讲“信”,最后伤害的是自己,我们就“立”不起来。

“诚意正心”除了做到这个“信”,还要做到什么呢?我引用《论语》的一段话:“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大意是,有一次,子路向孔子求教,如何才能把自已修炼成君子。孔子说:把自己修得恭恭敬敬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端庄得体,让人没啥可挑剔的。”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回答:把自己修好了,还要给周围的人带来益处。”子路又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回答说:“周围的人安定了,还要继续修己以安天下百姓。能够通过修己来安定百姓,恐怕尧舜都很难做到啊!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我们修身的三个层次,其中“修己以敬”,是最基本的前提,然后再“安人”,再“安百姓”。

如果我们连“安百姓”都能做到了,那就比尧舜还做得好。尧舜是古圣先贤,我们每个人都要向他们看齐,就像毛泽东讲的“六亿神州尽舜尧”,那整个社会就肯定是好的了。

《道德经》里还有一句话,也是讲“诚意正心”的:“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自己爱表现、爱张扬的人,不够明智,不够聪明。自己认为一贯正确的人,不能彰显,不能被别人认可。自已认为做了很大贡献的人,其实并没有功劳。自己不虚心,总喜欢骄傲自满的人,不能够长远。我们要“诚意正心”,就不要做“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做没做到“诚意正心”,怎么去判断呢?“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就是看的时候,我们要思考自已看清楚了没有,不要什么事情都没看明白,就做出决定;听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听清楚了没有;还要考虑我们的面部表情,是不是做到温顺谦让。

我们的外貌、形体是不是对人恭敬,能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我们是不是忠于我们的组织,忠于我们誓言和诺言;我们做事的时候,是不是敬业爱岗,是不是怀着一种恭敬的心情去做,是“当差”还是“做事”,有疑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认真分析寻求答案,有没有想当然;遇到不平,我们有没有发怒,有没有想到发怒可能带来的坏处;得到了,有没有想想,是不是符合道义,符合正义,符合法律,符合公理,等等。

我想,能够做到以上所说的,就是“诚意正心”。

下期预告:修身养性

往期推荐

?有声书屋

幸福是一种能力

?有声书屋

用人:重在激发潜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8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