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马内解读道德经13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6/29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以后我还是先上白话文翻译吧。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这些白话文的翻译,我没有考证什么出处啊,直接引用互联网上的解释。有些翻译是有问题的,当然了,这种问题,仅限于我的视角。所以我会在下面把这些不一致的地方给大家呈现出来。我呈现出来,不是为了想改变大家的看法,而是让大家可以看到,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思维结构,这就是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一章,是总—分—总结构。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抛出观点,然后就要论证了。为什么说宠辱若惊呢?其实就是得失心,得到了高兴,失去了痛苦,高兴和痛苦,就是一体两性,它对应的就是“心动”。这个“心动”就叫“惊”。我们经常说“静心”,就是让自己,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少一些得失心就行了。拿生死来说吧。我们出生时,啥也不知道,哭也好,笑也好,都是没什么情绪的,也就是说不“动心”的,只是肺部刚开始工作,哭这种动作,更利于身体成长,所以那就哭了……但我们面临死亡时,那就舍不得死了,怕死了……什么长生不老,什么向天再借五百年之类的故事,层出不穷。国家呢,也是用老年人长寿来标榜政治清明……为啥啊?媚俗呗。因为人们怕死,所以我就让你晚死,你就得感谢我!《道德经》里面,追求的是不怕死,也不乐于死,就像我们刚出生一样,对死无感就行了,顺其自然呗。就像老夫老妻的家庭里面,你用钥匙开了家门,随口说一句:“我回来了!”。就像你上班离开家时,随后说一声:“我走了啊!”你没什么欲求,你也不希望别人对你赞美,你也不是为了逃难,只是随口一句问候,这是对人的,也是对环境的。当这个家里,只剩下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也会说一句“我回来了”,“我走了啊”,只不过,那个房子里没有回应了。这时候,你怅然若失,因为你知道,你等的不是什么回复,而是心里面完整的呼应。这就叫“自然”。如果我们面对死亡,也像“我回来了”,“我走了啊”这样,那就是《道德经》里面的完美状态。所以啊,所谓的宠辱若惊,说的可不是宠辱这种行为可耻啊,而是在表现形式上,不要把自己的“心”牵扯进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王天上云卷云舒。这才是应对。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宠也好,辱也罢,对应在行为上,都是别人对我们的行为,你需要的是行为上的应对,而不是“心惊”。前段时间,女儿和妻子经常争吵,我做中间人调节并且制定政策,她俩都同意执行。条件就是:谁生气,那就罚写一张卷子或者写一篇作文。没过两天,妻子屡屡犯规。(孩子找我告状)妻子说,那是因为孩子拿了我的手机,我要不回来,所以我朝孩子喊叫,还自己就把手机给我了。我对妻子说,你这样做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过啊,它必须要靠“生气”催化成力量压制,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你解决问题的方式没有选择好,你可以用其他方式也能实现相同的效果,但你没有用,你还是生气了,所以啊,你犯规了。作文写不写呢,就是你自己的事了。妻子说,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我说,很多啊,比如给我打个电话,我让孩子配合你,孩子就把手机给你了,这样你也不用生气了是吧?这样的方法很多的……所以啊,宠辱是一回事,应对是一回事,心惊是一回事。就像我对妻子,我可以说“你确实生气了”,但惩罚措施那我就不管了,做不做是她自己的事了。因为我改变不了她,我只能改变规则,她只能顺应或者违背规则,也就是说,她与我无关,我与她之间,是“规则”串联着。就好比西方法庭的制度,原告与被告是不能直接对话的,都要对着法官说,法官负责传话、判断。这样的话,原告、被告就永远打不起来,大家面对的都是“规则”。宠辱若惊说完了,那就说贵大患若身。我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学习任务,但我也会感冒发烧。赶上闹病的时候,我的脑子就告诉自己“你生病了,你需要学习,不适合学习了!”我就琢磨,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想法?生病到底适不适合学习呢?我发现,关系还真不大。因为得看是什么病,我的脚后跟再怎么疼,也不影响脑子啊!所以啊,该学习还是要学习的。再说说这个病。什么叫“生病”?如果我们把自己分成肉体的和精神的两部分,我们的病就可以分为身体的病和精神的病。那身体生病,跟精神又有什么关系呢?记得以前我自己做旅行社生意的时候,每年的国庆节都非常忙碌,每次国庆节过后,市场就会冷清半个月。于是每年过了国庆节,我就开始感冒……忙碌的时候,顾不上生病,心闲下来了,于是身体就开始找点事儿了。后来我自己就琢磨,身体上的病,为什么要我精神上承认呢?是不是我可以把身体与精神分割,身体生身体的病,精神上的事情,该干嘛就干嘛呢?这样一想啊,每次生病康复的那叫一个快啊!因为脑子里,就不会有自己病了的念头了!这就是“贵大患若身”。我的脑子里,重视我的身体,精神就会随着身体的生病而失落,随着身体的康复而开心,这就是“得失心”嘛!这就是“宠辱若惊”嘛!讲到这里,基本上“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基本上都明白了吧?前几天,有一个子日,今年庚子年,现在是戊子月,又是子日,对于命里忌水的人来说,真不是一个好日子。于是一个朋友说,这日子不好,最好待在家里别出门了。我笑了笑,回复了一下:这个朋友说,最好在家里别出门,那对应的就是以家最小社会单位的文明程度,因为它认为只有家里才安全。对应一个以个人,以心,以道为最小单位的生命体而言,那表现形式就不同了。个人对应的是,身体没问题,那就是安全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心,对应的是,只要我不死,那就是安全的,顺其自然,随机应变吧。道,对应的是,天大地大,处处是我家,有我没我都一样,生亦何欢,死亦何苦?这就是四个层次的人,对于“大凶日”的应对。这就是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就是“我”与“天下”,这就是庄子的“逍遥游”。不同层级的人,做不同大小格局的事情。这就是寄于天下,托天下。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看八十一章解读。

值日生马内

你的每份小心意,都是我的大鼓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9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