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能读懂道德经的人,内心一定会很强大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8/2

德经

《道德经》全文只有五千多字,却指明了天地人世的运行发展规律。

《道德经》告诉了我们每一个人修身养性、行事为人所应遵循的法则,指导着我们如何去面对世界、周围以及自己。

可以说,如果能够读懂《道德经》,一个人的内心就会变得更加强大,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够头脑清醒,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顺境时,不骄不躁,逆境时,可以绝地反击。

为人之道: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高的人简单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缤纷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味道太多让人舌不知味,纵情打猎让人心情放荡发狂,稀奇的物品,会让人行为不轨,为了得到而不择手段。

境界高的人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选择性地取舍,层次低的人会什么都想要。

简单的人,想的事少,对待一件事、一个人更专心,不会拐弯抹角。

简单的人不会在意别人的评价,只会遵从自己的内心。

想得越多,算计的越多,反而会越为生活所累,在复杂的现代社会里,学会简单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简单的人懂得以简驭繁,会在复杂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安宁。做最简单的人,吃最简单的饭,过最简单的日子,真正的好生活都是简单的。

处世之方:层次低的人强势,境界高的人随和

老子讲:上善若水。

境界高的人就像水一样随和柔软,可以包容万物。

《道德经》中说“夫唯不争,故无尤”,境界高的人隐藏着无穷的力量,做人随和,说话做事给别人留余地。因为与世无争,所以不会招来怨恨,自然人缘也会好,路也会越走越宽。

中国有句老话“枪打出头鸟”,锋芒太露,容易招致祸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强势的人锋芒太盛,在言行上很容易伤害他人,而这种伤害也是一种树敌。

杨修因一句话被杀,就是因为其锋芒太过。

懂得适当的收敛,待人随和,保持低调,会让人更加从容大气。

当然随和是要有一定的原则和底线的。

原则性的问题就要据理力争,不当墙头草,不能和稀泥。这才是真正的随和。

养生之法:层次低的人“养”,层次高的人“顺”

司马迁说老子: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作为周王室的史官,老子通晓养生之道,有独特的养生智慧。

《道德经》里讲: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使心灵空明虚寂到极点,使生活的清静达到极致。在万物都蓬勃生长的时候,从中仔细观察它们生死循环的道理。天下万物虽然纷纷芸芸,但最终都将回复到它们的本根。返回本根就叫“静”,静叫作复归本性。

在老子的世界观里,养生的关键是养精神。保持内心的淡然和平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内心做不到平和安静,一切的养都是空谈。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真正的养生,应该顺应天道自然,处于常态就可以了,不必刻意进补或者修炼。适度养生,顺其自然,才是最健康的活法。

当代社会很多人的生活规律都是违反天道自然的,该睡觉的时候熬夜,该做事情的时候睡觉,不能顺应天道自然,违背自然规律,靠再多的养,也是治标不治本。

谋事之术:层次低的人“收”,境界高的人“放”

想要成就大事,就要能聚人和管理人。

一个好的领导、好的企业家、甚至一个好的家长都要懂得管理之道。

好的管理应该是懂得放,而不是收。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衍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

这种衍生,是顺应万物的本性,自然而然的生长。

无论是国家治理、家庭管理、孩子教育,都要把这种发展的本性释放出来。

所以国家治理、企业的管理中,不压抑本性,就是最大的成功。

针对孩子教育更应该如此。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长的观点。好的教育,就是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不能一味收紧,要懂得放松。

让孩子找到自己适宜的领域,不要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他的发展,让他顺着自己的天性,自由成长,这才是良好的教育。

读懂《道德经》能解开我们在为人处世、养生谋事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帮助我们提升认知,让我们懂得万事万物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顺应天道自然,保持内心平静随和,化繁为简,或可让内心变得从容强大。

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著作之一,《道德经》值得我们不断的学习领悟,从古人先贤的智慧中窥见一二以正自身修为。

由天弈文化的慧济老师也是针对《道德经》进行不断探索和增进研发出洛书(九宫)应用体系,为现代化社会问题解读更上升一个阶段!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9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