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展的这个叫《韬略》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让大家能够明道以御世,韬略致功成!我们通过带领大家学习这个课程是为当代人阐明古圣道术中的普遍法则和通用原理,以圣人绝学修身、齐家、立业、治国。
《韬略》课程学习的顺序是
《传统文化概要》是我们学习这个课程的基础,相当于建筑的地基,它是我们学习后面几部经典的基础,如果你还没有学习这个课程,建议先学习它,然后再学习《道德经》为什么要这样?你可以阅读链接《传统文化概要》了解理由。
我们这个《韬略》课程的第二课就是解读这部千年来没有多少人能够了解其真义的万经之王《道德经》,它也是我们学习后面几部的经典的基础。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这部经典。
从文明的演化来看,我们发现,天下的道德是一直在衰退的,甚至是每况愈下。以至于,我们现在的人,读古代圣贤的书,经常会陷入一些误区。习惯用我们现在的思想,来硬套古人的思想,用我们现在社会的偏见,来苛责古人的完备思想。以今天的文化贫弱,来曲解古人的绝学。这样来解读《道德经》,就无法正确理解这本书。
理解不了《道德经》的话,后面的很多书,都无法理解。因为《道德经》阐述的是天道思想,理解了天道,才能理解人类文明,和人类文明的演化,才能理解道术的传承和源流。
如果反过来,以人道去推天道,则很难理解老子都说了什么思想。因为,以天可以立人,而以人不可以立天。故此,要解读《道德经》这本阐述上古道术的圣王经典,唯有以古察古,以天入天。这是解读《道德经》的基本原则。
怎么才能全面而透彻地了解《道德经》这本书呢?首先要弄明白,这本书的定位是什么,也就是说,它是写给谁看的,它的读者群体,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其次,要了解它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和思想,阐述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再次,得了解它要解决哪些问题。第四,要了解它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好,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问题入手,来深入解读《道德经》这本书。
一、了解清楚《道德经》的定位
如果不把定位问题说清楚,那么关于《道德经》这本书,后面的所有理解都不可能正确。可以说,《道德经》这本书到底在说什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之所以理解《道德经》如此困难,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在理解它的定位上,这第一步就弄错了。
你可能听身边的人说过,读《道德经》,要人清静无为,我照着做,怎么越来越消极呢?生活越来越不好了呢?或者,你也听人说过这样的话,《道德经》就是故意讲反话的智慧。还有,想必你也听人这么说过,《道德经》就是讲人们生活中的一些智慧的,尤其是要人做老好人,遇到事就要明哲保身,要上善若水。
诸如此类的理解,诸如此类的困惑,都是在把握《道德经》这本书的定位,这个问题上弄错了。《道德经》是写给君王看的书,它讲的是帝王之学。而不是写给普通人看的、用来指导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当读者把用在帝王身上的这层道术,硬套在自己身上的时候,这种错位,就会带来一系列认知上,和运用上的偏差。
那是不是说,《道德经》对于普通人,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当然不是这样。《道德经》讲的是一个多层体系,每一层的原理都一样,只是呢,每层的适用主体,要和每层的道术对位就可以了。用针对帝王的那层道术,来解决普通人这层的问题,这就是错位的。如果用《道德经》中所讲的,针对普通人这层的道术,解决普通人的问题,这就是对位了。只要对位的话,《道德经》所讲的道术,就可以解决任何层面的问题。怎么对位呢,这个问题,这里先不展开,我们后面会详细讲。
弄明白了定位问题,我们可以明确了,《道德经》不是讲心灵鸡汤的学问,而是帝王之学。你干万不能这么想,既然《道德经》是写给君王看的帝王之学,反正我也不是什么君王,我就不学了,也不听不看了吧,手是就撂下书跑了。
你想啊,这是一本讲大道的书,君王用来治国,都能治好,如果我们学会了其中的哪怕一点点道术,用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那都是要绰绰有余的。所以非但不应该撂下书跑掉,反而更应该深入地认真学习。
二、《道德经》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和思想
在老子那个时期,天下开始乱了,当时对怎么治国这件事,以后应该怎么办这件事,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也就是历史上的百家争鸣。
既然说到天下大乱,那是和什么相比,是乱的呢?没有参考标准,我们就无从判定,什么是乱的,什么是太平的。在道家思想中,这个标准就是天道。天是万物的最高主宰,人应该遵循天道,他的行为,才是最优的,也就是道家说的善。
人的行为,和天相一致,相同步,秩序就是平的。人的行为和天不一致,互相违背,秩序就是乱的。
简单的来说,道家认为,人对天的僭越,是天下大乱的原因。儒家认为,人对礼的僭越,是天下大乱的原因。法家认为,人对法度的僭越,对君权的僭越,是天下大乱的原因。
在这个大乱世中,儒家主张,应该克己复礼,恢复礼教秩序,天下就能太平了。而老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乱,就是脱离了天道人为制定了一套文明,才导致出现混乱。所以,应该绝弃人道,恢复天道。
怎么理解这个事呢?好比说,有个地方,水出现了污染。两个人提出不同的治理方案,孔子认为,应该把水里的脏东西捞出来就行了,教育大家以后不要乱排放污水,这样就能把水污染治好了。
法家则主张以后谁再排污杀掉谁,社会就不乱了。而老子则认为在完全自然状态下,水是不可能脏的。水之所以脏,就是因为人的反自然行为,破坏了自然。所以应该让人返璞归真,恢复完全的自然状态,这样才是彻底的治理方案。
怎么治理这个乱世,老子不仅提出了治理思想,还给出了详细的治理方案。《道德经》整本书,都是在说明这个事情,怎么让反自然的人重新回归自然,和自然再完全的融为一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人合一。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我们中国的文明,就是这么演变的。也就是说,建立在人文基础上的文明,是天下从自然走向反自然,从最极致的完备秩序,开始走向混乱的原因。
在完全自然状态下,万物都遵循最完美的秩序,天定的秩序运转,这样的秩序是不可能紊乱的。而在天人两分之后,建立在人文之上的文明,让人类脱离了百分百的自然状态。人从自然中脱离出来了,就像我们把棵树,从土里拔出来一样。这种状态的社会,就无法和整体的自然,完全相同步了。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人的行为,失去了绝对标准,失去了自然法则这个规范,甚至渐渐不再能理解,作为绝对标准的天道。
天下失去了绝对标准,人们的行为就不再规范,大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没有了秩序,这个社会就乱套了。这个现象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圣贤不明,道德不一。
君主治国,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是治和乱两件事。治是什么?那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天下太平。乱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天下大乱,甚至是亡国亡天下。
君主们都希望国家能治理好,所以,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确立一套治国之道,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确立一套国家治理模式。
治国是这样,治身也是这样。对应在我们个体的人身上呢,其实也是最关心两件事。治,就是身体的健康,事业的成功。乱,则是身体生病,事业失败。所以说呢,好好学习《道德经》这本书,几乎每个层面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古人认为,天人同构,天下即人身,人身即天下。国家生病了,也就是乱了。就好比是身体生病了,乱了。遇到这种情况,你可能想都不想就会说,生病了吃点药,把病看好不就行了吗。不光你一个人这么想,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这么想的。然而,老子却不是这么想的。那么,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的是什么治国之道呢?老子认为,病了之后再治病,这是很糟糕的治国之道,只能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的办法。怎么才能让国家永远不生病,这才是君王应该奉行的治国之道。
在中国历史上,阐述治国之道的学说那么多,道家思想,是主张人不生病的,而其他的各派思想,多数都是主张生病了之后再治病的。
是想永远不生病,还是想生病了之后再治病。相信每一个人,都会选永远不生病。能理解这个问题,对于理解老子的思想,在入门这件事上,等于又近了一步。
上面的一步是明确《道德经》的定位,它讲的是帝王之学。这一步呢,是明确老子思想的主旨,它讲的是让天下永远不会乱的道术。
三、《道德经》要解决哪些问题
让天下永远不会乱,让人永远不生病,这个思想非常的吸引人。那进一步的问题,自然而然的你可能就想知道,怎么才能让天下不乱。就像咱们平时做事一样,不能光有口号,没有行动;不能光有目标,而没有方案。所以,必须得能发现问题,能提出问题,还得能解决问题才行。
君王怎么做,才能让天下保持永远不乱呢?接着,老子阐述了更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保持天地万物的完全自然状态,人和天保持完全的相同步,相一致,天下就不会乱。万物的秩序,也是最完备的。
现在比较困扰人类文明的一大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为什么环境会被破坏,会被污染呢?因为人的反自然活动造成的。而在完全自然秩序中,水是不会脏的,空气是不会脏的,士壤也是不会受污染的。万物都是无污染的状态,人的道德也是无污染的状态,一切都是绝对有序的状态,天下是不可能乱的。老子和庄子把这种万物完全自然状态,称之为真。
什么是真,什么是伪,都是天来定的,而不是人来定的。这种完全自然状态的人,则是真人。天定的,才是真的。所以《黄帝内经》开篇就讲,上古天真论。反过来呢,如果人类,以人为规定的法则和秩序,破坏了天定的自然法则,和自然秩序,扰乱了万物的行为,万物失去了自然法则,行为和法则相冲突,天下必然会乱,秩序必然会崩溃。任何事物要能够存续,必须得有底层的支撑法则,否则它无法正常运行。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行为不能和法则相冲突。
就好比说吧,我们开发一款应用程序,这个应用就不能和操作系统相冲突,否则它就无法正常运行。从这点来说,老子说的天道是什么呢?天道就是万物得以正常运行的操作系统。万物的运行,和天道恰合,这就是善,善就能存续。如果万物的运行和天道不恰合,这就是恶,恶就会被天罚就会无法正常生存和繁衍后代。
什么是天定的,什么是人为的呢,边界在哪里呢。庄子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了这个事。他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这段话是说啊,牛马长四只脚,这是天定的,这就是自然法则和自然秩序。而如果人给马带上络头,给牛穿上鼻子,这就是人定的法则和秩序,是不自然的,这就叫以人灭天。以人灭天之后呢,这个天下的运行之道,就是假的了,就不是真的了。
老子把天下为什么会乱和怎么才能不乱,这两个问题的原理以及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都给说清楚了。因为人把天定的法则和秩序破坏了,所以天下才会乱。人如果能够恢复万物的完全自然状态,就能保持国家治理的最极致最完美的状态,恢复了天定的万物秩序,也就是道家所讲的天下太平。
治理的原理讲清楚了,那么再具体到操作层面上,应该怎么做呢?一方面要求君主,行不言之教,清静无为,恢复人们的纯真天性,和完备的道德状态。另一方面,要着手治污,对于存量的道德污染和知识污染,老子主张绝圣弃智,把和天道相违背的思想,全部禁绝和消灭掉。这里的圣人,不是老庄所讲的奉行不言之教的道家圣人,而是指那些违背天道的圣人。
存量污染都消除掉了,如果还有人继续排污,进行新的增量污染,又应该怎么做呢?老子的解决方法是,把他们杀掉。敢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这就是老子对增量污染的对策。如果拒绝被杀,就得用战争的手段去铲除他们,所以《道德经》里面很多地方都在讲兵法。
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污染治理,两手一起抓,这个天下,就能恢复成那种完全自然状态。等天下万物,都恢复成了完全自然状态,那么天下就能做到永远不生病了。这就是老子所推崇的,国家治理的最终极的理想模式,也是人类文明最理想的社会形态,而且,这不是一种空想,是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的社会形态,只是人们脱离了自然,才破坏了它,才导致了人类道德的退化,和人类文明的退化。才导致了后来频繁的战争,和频繁的改朝换代。
天下治理好了,天道恢复了。君主还要保持长期的自我修炼,让自己不要出离天道。要不拔不脱才行,要深根固柢才行。所以呢,《道德经》用很大一部分的篇幅,讲君王怎么修身合道,与天同德的。
关于怎么才能让天下不乱,这个问题解决了吗?问题解决了。我们来总结一下,《道德经》这本书:它讲的是帝王之学,而且是最高级的那一类治国之道。主张恢复到完全自然状态,就能让天下不乱。怎么恢复到这种状态呢?一方面要靠教育,另一方面要靠文化治污。在治污过程中,如果遇到抵抗,就要运用一些战争的手段。如果君主能做到修身合道,与天同德,这样治天下,那么天下就能达到人类文明最完美的状态,和人类社会最完美的形态。在《道德经》的最后一章,讲的是至治之极,描绘的就是这种社会图景。
四、《道德经》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在上一部分我们把《道德经》这本书的主旨思想给讲完了。接下来呢,你可能会想,《道德经》这本书,讲的都是古代的道术,和古代的思想,产生于古代社会。它对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现代人,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古代的道术,真能解决现在的问题吗?如果能解决的话,它都能解决哪些问题,具体又应该怎么来操作呢?在这一部分,我们来把这些问题都给说明白。
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的思想无法解决现在的问题。一边对《道德经》里面的智慧很好奇边又在心里持怀疑态度。觉得落伍了过时了,古代的思想,能不能回答和解决现在的问题。这种观点,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觉得,太古老了的思想放在现在没啥用。
那么,《道德经》所讲的道术,真的过时了吗,真的落伍了吗,真的没有用了吗?显然不是这样。《道德经》所讲的智慧,真的可以解决现在的问题吗?显然是可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道德经》讲的是天道,还讲天地诞生之前的那个最本源的道,也就是至道。用老子的话来说,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它显然不会过时,也不会落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些道都是从未改变过的。就好比说吧,几千年前的日出日落,和现在的日出日落,这就是不变的,是不可能过时的。
如果按照以前的就是过时的观点,那么,每天都换一个新太阳,才能保证我们使用的太阳不过时。我们能每天换一个新太阳吗?显然不能,这种想法太好笑了。
既然道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也不会随着时间而腐朽。那过时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是现象层面上,方法层面,应用层面上的变化。而在底层原理上,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道德经》讲的,就是这种亘古不变的道,亘古不变的根本原理,它怎么可能会过时呢?
再讲具体一点,举些实际的例子,比如我们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道德退化问题,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就是一些非常典型的现代问题,而且是十分重大的迫切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现代人上下求索,却找不到答案,也不知道怎么办。而其实呢,《道德经》里面就是现成的答案,和现成的解决方法。通过这些例子我们能明白,《道德经》能不能回答现在的问题呢?太能回答现在的问题了。《道德经》能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太能解决问题了。《道德经》有没有现实意义?太有现实意义了。《道德经》在现代社会有实际用处吗?太有实际用处了。不仅我们举的这几个例子,《道德经》给出了答案。而且我们现在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可以在《道德经》中找到答案。
《道德经》所讲的道术,能不能回答现在的问题,能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讲清楚了。有人可能又要说了,虽然你刚才说得很有道理,《道德经》确实具有现代意义,能回答现在的问题,也能解决现在的问题。可是,《道德经》这本书是写给君王看的,讲的也都是大道理,而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学它有什么用呢?
这种观点,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觉得,《道德经》太高冷了,对普通人没有用。而实际上呢,《道德经》不仅可以用来治天下,可以用来治国,还可以用来治理一个组织,比如管理一家企业;还可以用来治家,还可以用来治身。
把这些道用在天下的层面,就可以治天下,用在家庭上面,就可以治家,用在个人身上,就可以治身。只要用对应层面的道术,解决对应层面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要做到对位,不能错位。
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讲的是要做好定位,才能进行针对性解决。
老子接着说,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定位完了,还要对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可见,说《道德经》太高冷了,对普通人没用,这个说法不成立。《道德经》中所讲的道术,其道为一,其用各异。既能解决大问题,更能解决普通人的小问题。
第二个问题,觉得《道德经》太高冷,对普通人没啥用,这个问题我们讲清楚了。接着,你可能会听人这么说,尽管《道德经》能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也能解决普通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是《道德经》太玄奧了,具体执行起来不好用。这个问题,老子是这么回答的。老子说,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最好的方法,在操作层面上,应该就是最简洁的才对,不存在太玄奥,以至于无法具体实际操作和运用这种问题。
比如治国,国君如果不是瞎折腾,国家怎么可能会乱呢?比如治家,如果两口子不要没事瞎折腾,家庭怎么可能不和睦,怎么可能不兴旺呢?比如治身,如果不是人喜欢瞎折腾自己的身体,人怎么可能会生病呢?
体现在具体的做事上面也是如此,人在最虚静的状态,智力才能达到最高,做事才能理解手上的事,才能找到最优的对策。才能在外在的表现上,看上去这个人能力很强。
实际上,能力来自于智力,而智力则来自于人能不能专注到极致,能不能虚静到极致和大道相通。和大道相通,就能通透任何的事。
《道德经》在操作层面上的运用难吗?根本并不难。只是呢,人们习惯的是热胜寒,燥胜静,难以忍受安静和专注。而《道德经》则是反过来的,要求人做到寒胜热,静胜燥。要人虚静到极致,进而才能凝神,才能专注到极致。
可见,《道德经》所讲的道术,不是像我们盖一栋楼,或者编写一个软件程序那么复杂。而是理论上,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所有的人也都能掌握的事情。那为什么多数人都掌握不了呢?
老子是这么说的,吾道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不是《道德经》的思想理论太难,也不是方法太难。而是多数人很难控制自己,即便是一时半会的控制了自己,却很难长期的控制自己。老子后面又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通过虚静之术的修炼,让自己处在合道的状态,这是一件比战胜他人更难的事情。
好,我们来总结一下。认为古代的思想,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或者认为《道德经》太高冷,太玄奥,不适合用来解决现在社会中普通人的实际问题,这些疑虑和观念都是对《道德经》的误解,而不是事实情况。
我们要相信一点,《道德经》的思想,是肯定具有现代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我们现代人学习《道德经》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那就是用《道德经》中所讲的道学以致用,来解决我们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解决问题需要什么呢?需要能力。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智力,而智力的高低,则是取决于能不能通道。一个人能通道了,则必然能够一通百通,无所不通。无所不通了,才能无所不能。怎么通道呢?那就要好好学习《道德经》这部经典。
复归天道,救人救物,让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好,抵达天地万物的最完美秩序,这就是老子要教导世人的道理和智慧。
以此治身则养身,以此治家则兴家,以此治业则功成,以此治国,则天下万安,这便是我们学习《道德经》这本书的目的。赶紧扫码报名跟我们一起学习《道德经》吧!
丁海老师社会因您更大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8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