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推荐
道是什么?道是规律,是真相,是本体,是无上正等正觉。
德是什么?德是根本,是本性,是修身,是修之于身乃真。
诚如《道德经》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只有把悟得的道理修到身上,做到“人经合一”,才是真人,才是真修,才是“人道尽,天道返”。
《道德经》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源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主干,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也说:“老子把他深奥的智慧挤入光辉密集的五千字里面。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具体表现一种哲学的全貌,且曾对一个民族的思想有这么大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的人生和他的思想殿堂。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李耳(生卒年不详,后学者称其为老子)的杰作。全书分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其中道经37章,德经44章,共81章,余字,是道家学派及其后来的道教的主要经典。《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源头和最高理论权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经典,同时还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英译本超过了《论语》和佛经,是仅次于《圣经》的英译著,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具智慧的作品。
《道德经》一书惜墨如金、文约义丰,短短五千余言却包罗了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立身处世、治国安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所以,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但老子不像儒家那样就哲学论哲学,就伦理论伦理,就政治论政治,而是从更深层次上,把社会、人生等问题置入宇宙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加以对照并深入思考。因而,《道德经》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也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影响巨大的哲学著作。例如,《道德经》的中文版本,自古及今已有上千种;而在国外,仅英译本就有三十多种,是国外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著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道德经》一书不但是中华古老文化的结晶,也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
有人说,《道德经》一书有些古奥难懂,这是不争的事实。一来该书写作时间久远,古今本来就有着巨大的文化反差;二来该书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版本,其中不乏舛误之处。书剧影音融媒体平台的这本《道德经》除了原文,还作有注释、生僻字的注音和全文译文,通俗易懂,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需要。
《道德经》可以用来修身,可以用来齐家,更可以用来治国平天下。简单地说,没有道德,就没有了一切。此道德是真道德,有一丝作假之心,必定修道不成,事业终归受挫。对于当下的市场经济时代,《道德经》所阐明的“财富的来源”,或许更有现实意义:“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越是利他,越能自利;奉献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而对于习惯了西方经济学“竞争”与“自利最大化”教义的学者来说,《道德经》的结论或许可以振聋发聩、悬崖勒马:“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一句话,就从根本上把“竞争的经济学”否定了,因为“争”违反人道,而背道而行,必定早亡,即《道德经》所谓“不道早已”。
当你读完《道德经》,会对老子的思想有一个概略的认识,对博大精深的道家理论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古代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就是:
一切回归到自然。正如《道德经》在历史上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学形成互补一样,今天也仍旧可以作为主流意识的补充而发挥功效。我们的生活日益人化,正在以人类的利益和价值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创造着世界——福焉祸焉,很难讲清楚。然而我们确切地知道,人类的成就感越大,危机感也就越深。回到自然走的是一条方向相反的道路,它的最高价值不是人而是自然。在人类的未来选择中,不敢说这条道路最好,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对它的呼声一定最高,它的修正意义也一定最大。
END
▼扫描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