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思想来源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因此,这本书擅长用自然界的事物来阐述人生哲理。我们知道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世界的主宰,而老子认为这个世界上,水是最接近道的。
老子认为,做人要效法水,像水一样处下,不居险恶之地;像水一样有容乃大,心胸宽广,谦虚有教养;像水一样柔弱,待人仁慈随和,与人为善;做事要扬长避短,发挥所长;行事要抓住时机,顺势而为。如果你懂得上善若水的道理,懂得礼让的美德,人生自然美好。
《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是非。
俗话说:“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有福的人本就有福,不需要什么拼搏,无福的人再怎么忙活也还是那样。争执也是如此,如果那个东西不是你的,挣来抢去也是徒劳的。战国后期,秦国一举扫平天下,灭了六国,建立秦朝,还扬言要传三世乃至万世,谁知,秦朝二世而亡,为刘邦的大汉做了嫁衣。隋唐之时,隋文帝统一全国,励精图治,结果在隋炀帝的昏暗统治下,让李唐捡了便宜。明末时期,明朝与李自成争得不亦乐乎,最后让清朝的皇太极坐收渔利。
天下之争如此,名利之争亦如此,一个人,如果过于争名逐利,甚至会为自己带来祸害。历史上,很多的王公大臣为了名利和官位,在朝廷中明争暗斗,明朝的党派之争就是如此,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和东林党相争,最后换来的是明朝国力衰弱,甚至是明朝灭亡的原因。
人生在世,如果过于追名逐利,不仅让名利之心侵蚀我们,还会给自己引来祸害。有一句话说得好,“高处不胜寒”,处在高位的人往往是非多,如果被人抓住把柄,就会墙倒众人推,最后什么都没有了。我们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汉朝时期的孔融在四岁的时候,每次与兄长们一起吃梨,他总会拿最小的那个,把好的,大的让给哥哥们吃。这个故事让孔融成为了人们世代传颂的模范。
在生活中,与其明争暗抢,倒不如谦逊礼让,如果人人都像孔融那样礼让事物,就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人人都可以互相帮助,人与人之间通过礼达到和谐相处的境界,我们的人生也会变得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