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老子道德经不合群的人,反而离道更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5/7/29

文章作者:琢磨君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不合群的人,鲁迅先生称他们为“独行的猛兽”,还说:“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其实,我们没必要因为自己不合群而感觉苦恼,反而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说:那些不合群的人,反而离“道”更近。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通过道家思想来解释一番。#道德经智慧#

第一:不合群的人,不争而善胜;

老子《道德经》第8章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且,水往低处流,水总是停留在众人都不愿待的污秽低洼之处,也是看似不合群,但是它反而最接近于“大道”。

老子用“水”来形容大道,水有不争的美德,人也是如此。正如老子《道德经》最后一章节所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其实,与世不争的人,往往就是骨子里不合群的人。

比如说,庄子拒绝楚王的邀请,不羡慕功名利禄,宁愿在尘世间像一只蝴蝶一样逍遥自在,哪怕是身居陋巷,靠织鞋度日,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但是他内心依然富足,能够经常体会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大美境界。

唐代的刘禹锡被贬官,居住在陋室,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他依然是怡然自得,身心愉悦;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放弃官宦生涯,宁愿守住田园风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显然,这些历史上的牛人都是不合群的,但是他们都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最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离大道更近,正所谓是“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第二:不合群的人,更容易得“道”;

为什么说不合群的人,离大道越近?老子在《道德经》第20章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了得道之人的行为特征以及内心世界。

《道德经》云:

大家都兴高采烈,但是唯独我淡泊,无动于衷,好像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孤孤单单的,好像无处可去;大家都绰绰有余,唯独我好像有所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世人都炫耀光彩,而唯独我昏昏昧昧;世人都精明机巧,而我却昏昏沉沉,不所识别的样子——辽阔啊,好像无边大海,飘荡啊,好像无所栖息;众人都有所施展,唯独我顽固又闭塞;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老子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句话说明了不合群的人,更容易得“道”。也就是说,我所要的,都是与别人都不同,我所重视的,就是那养育万物的母体。

在《礼记》里面,食母就是指乳母的意思,即能够给我生存资源的母亲。而这里所说的“食母”就是指“道”,即那养育万物的母体。

一般人追求世俗的名利、声色、权位等到,因此互相利用,抱团取暖,表现得很合群,很擅长社交,人缘很好。

但是,像老子那样真正得道的高人,他们不一样!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22%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4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