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兆”:“《說文》灼龜坼也。《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註》兆者,灼龜發于火,其形可占者。《前漢·文帝紀》兆得大橫。《註》應劭曰:龜曰兆。又壇域塋界皆曰兆。《前漢·郊祀志》謹按周官兆五帝于四郊。《註》兆謂爲壇之塋域也。《孝經·喪親章》卜其宅兆,而安厝之。《註》塋墓界域也。又朕兆。《老子·道德經》我則泊兮其未兆。《註》意未作之時也。又數名。《韻會》十萬爲億,十億爲兆。又京兆。《韻會》兆者,衆數。言大衆所在也。又《史記·曆書》游兆執徐三年。《註》游兆,景也。執徐,辰也。丙辰歲也。”征兆,预兆。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通行本都写“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但是帛书甲乙本写的都是“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这种句式。郭店楚简也是“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说明这可能是《老子》写得原貌。“其安也,易持也”,“持”是把持、把握的意思,在它安定的时候容易把握它。在安定的时候去控制容易好控制,如果动荡起来再想控制就增加了很多难度。“其未兆也,易谋也”,事情还没有出现兆头、苗头的时候,这个时候容易去图谋它,容易处理它。老子这两句话讲的都是要在事物没有出现萌芽的时候去把握它、控制它。老子讲应该在欲望刚要出现或者没有出现的时候去控制它,这个时候特别好控制。欲望大起来了,你想控制就难了。俗话说,蝼蚁之穴可以摧堤。安全隐患存在于各行各业,排除事故隐患容不得丝毫的马虎和侥幸心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致灾因素日趋增多,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破坏性影响。一次次血的教训,惨痛的伤亡损失,成为我们付不完的代价、交不完的学费;“亡羊补牢”毕竟是“事后诸葛亮”,“事前不查、事后纠错”也是于事无补;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常态下的工作程序、监督制度和问责制,只有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亡羊”之祸才会大大减少。魏文王与名医扁鹊的一段对话,折射出安全发展的一个大道理。魏文王曾问名医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最好的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长兄治病,能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二兄治病,能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故名气比两位兄长大些。”细细琢磨,事故隐患犹如扁鹊长兄治病一样,发现“症状”果断医治,将病根在萌芽状态拔除。也就是说,事后处理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从萌芽开始,在欲望还没有生起之前,我们就清醒地把握它、控制它。老子讲的是真理,这些道理推及到生活中去广泛应用。公司文化也是如此,建立君子文化,团结一致,互相关爱,不勾心斗角,建立一个企业家园,工作生活都幸福美满,这叫“其安也,易持也”。(若樨学习道德经笔记。)编辑:若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