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第二章老子通释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8/16
北京皮肤病网上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210122/8615704.html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余秋雨说老子,引导在高处,连岔道都有风光。如这一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异。”至少有以下五种解释:

一,天下都知道美为什么美,那就丑了;都知道善为什么善,那就不善了。(比较普遍的解释)

二,天下万物,两端生于一致,因此有了美就必有丑,有了善就必有不善。(王夫之的解释)

三,把美和善夸耀得天下皆知,那么,丑和不善一定就会紧跟着来了。(范应元的解释)

四,为什么人们能够知道美之为美,善之为善?因为有丑和不善的存在,产生了对比。(陈懿典的解释)

五,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陈鼓应的解释)

六,天下人都知道了美的定位,那就丑了;都知道善的定位,那就恶了。(余秋雨的解释)

个人也比较赞成王夫之对这句话论述的哲学背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其实美和善的起点都是天然的,是不自知的,{所以会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了}如果搞得天下推行效仿,那就是丑和不善了。因为天下万物,两端生于一致。

其实更精彩的是下面老子的“断言结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还有这段话“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对开始的两句的解释概括。

本章非常精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9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