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的本质规律与逻辑形式
我不建议把“道”想到太过深奥晦涩,以至于我们一般人都被这个概念搞糊涂了,尤其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刚开始看的一定觉得是故弄玄虚不明就里,个人觉得所谓的“道”,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天地自然运行所遵循的法则和原理,再浅显理解为宇宙自然的运行之道,宇宙自然的运行法则。这个法则原理应该不仅包括我们能看到的、能感知到的,还包括我们看不到的和感知不到的,以及我们正在探索的,甚至永远探索不到的宇宙法则、自然之理。
在商业层面我们可以把“道”理解为规律/法则/原理,在战略管理里面,可以理解为企业运作的规律和原理,进一步理解为企业商业系统运作的规律和原理,这就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伦理学等多个维度的社会科学,当然也有很多研究不出来研究不明白归纳到艺术层面的,这里面也有着太过深奥的规律和原理,我们甚至现在都还没有找到,但是我们可以从已有的规律和本质的层面去尽力思考企业战略的规律和本质是什么,这就是思考战略所要遵循的“道”。
“无”就是最原始的道,可以理解为内在的法制、规律和原理,“有”可以理解为外在的逻辑和形式,逻辑和形式就是背后规律和原理的外在表现与反应,有无这对概念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有的理解为虚无和现实之类的,我看理解成内在法制规律与外在逻辑形式更加简单。“有”就是万事万物的存在的逻辑和形式,无就是万事万物背后的规律和本质,我们看到的逻辑和形式不一定是真的存在,更不一定是真的本质和规律,就像知识都是我们造的一样。
在战略层面我们做的战略管理,包括战略思考/战略研究/战略规划/战略绩效/战略反思/战略重塑等等,都是战略的外在表现逻辑和形式,如果我们能遵循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规律,我们就不会太过偏离企业战略的发展轨道,就能保障战略管理系统的稳定运作。
当然战略最本质的还是要找到战略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这个本质规律说的更具体一点,就是商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趋势,我们可以从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微观环境三个层面去思考,其中宏观包括国家层面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产业战略和政策、国家层面的经济金融市场周期,中观环境主要是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也就是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环境分析,微观环境就涉及到内外部的发展模式、商业模式、对标研究、商业策略、创新策略等具体方面的研究。宏观是找发展方向,中观是找发展机会,微观是找发展策略,这就形成我们洞察战略本质和规律的三个漏斗式的组合维度,这三个维度的规律如果能透彻理解并遵照执行,企业就把握了战略的魂和神。
归根到底,第一章就是告诉我们,从规律和趋势中看到战略的变与不变,从逻辑和形式中看到战略执行的对与不对。
备注: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战略管理的第一要义是遵循规律
处无为之事,行不教之言,不是说你什么都不用做,这里面还是涉及到一个无为的概念,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道和规律来顺其自然,进而再有所作为,这个有所作为一定是要遵守自然之理、宇宙之道,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无为即是有为,读道德经不能太过玄乎,谁也无法准确说清楚道德经的真意,对于字面意思的理解也不能偏颇太过,以至于自己也搞糊涂了,还不如不读。
做战略管理更要按照行业趋势、战略布局、企业发展、业务运营的规律和趋势办事,不能违背基本的管理常识和准则,很多企业内部管理甚至没有基本的管理常识,经典的管理学著作从来不看,偏偏去读一些哗众取宠的口水文章,偶有所悟就觉得不得了马上要全员推行,搞得大家疲于奔命还脱离实际,甚至还要拿来去指导企业的管理运营,这就会犯严重的管理错误,归根到底是吃了不遵守规律和准则的亏,吃了快餐和碎片信息的亏,没有一个本质层面认知的主心骨,做起事情来就失去了方向和准绳。
战略管理的目的是保障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障战略目标的最终达成,很多好战略如果管理不好,战略也就沦为一纸空文,一般的战略如果能管理好执行好,也能取得完满的运营成果。战略管理不是为了管住人,不是为了节约成本,更不是为了营造某一种文化和价值观去洗脑,战略管理就是为了保障商业战略的顺利实施,最终实现企业的商业目标,这就是战略管理的本质。
很多做企业的朋友以为战略管理就是上传下达,就是企划部做做计划管理,或者是总裁办做些公共关系、请客接待的活儿,这就错了。战略管理包含战略从制定到实施到反馈到优化全过程,一直到取得战略目标的实现,还要做战略反思和修正,战略管理是一个闭环的体系,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
战略管理包括:战略研究、战略思考、战略制定、战略分解、战略执行、战略纠偏、战略反思、战略优化十个关键环节,这十个环节也会形成一个战略周期,可以在每个季度、每个年度不断循环往复,直到实现战略目标,并且这10个环节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动态管理过程,这个就是战略管理的规律,也是战略管理的道。
只有按照战略管理的客观规律去高效的落实执行,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而不是说什么也不干,更不能瞎干乱干没有章法,这就错了,这就真是无所作为了。
备注: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3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