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解-经题即第一、二章-苏树华讲(-09-02)(3)
作者简介:苏树华,现住山东-曲阜,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年获得南京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遵照元音老人的传法嘱咐,随缘授受,方便接引。凡是发愿证得自心真相的人,皆可与我们联系。
wohenxihuanni____
咱们再看下一句。刚才讲了,无,名天地之始。这个无,就是无形无相的无。
世上的事物,唯有我们的心,是无形无相的。所以,这个无,是个比喻、象征我们的心。
无,名天地之始。始,就是源头。我们的这个无形无相的心,是天地万相的的根。这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这个无,这个道,这个无形无相的心,是天地万物的根,是天地万物的源。这个始,就是源的意思。
譬如说,在我们民间,续家谱,是吧,我们那个网上多少辈,那个老爷爷,夫妻两个是从哪里来,那个老爷爷有几个儿子,几个儿子下边,又有几个儿子。那个家谱就是这样的,上面就是一个尖尖——两个人,是吧?然后,人越来越多,就像倒着的一棵树一样,是吧?根,就那一个根。后来,这些人,无论过了多少代,无论他下面多少人,以最初的那个老爷爷老奶奶为“始”,从他那里开始的,我们这一族里的人,是从他那里开始的。所以,这个始,是源头的意思,是从他那里来。
无,这个无形无相的心呀,就是天地万物的始,天地万物,一切万相,都从这个“无”里边来。
这个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这个无,是无形无相。我们的这个无形无相的心,能生万相。
大家在这一点上,不容易理解,哎呀,外面的这个蓝天,怎么是我的心生出来的呢?外面的这个蓝天,怎么以我的心为始呢?
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心里的那一片天的那个样子,不是以你的心为根为源,又是以谁的心为根为源?你记住,你心里的那一片天,我是有定语的,你心里的那一片天,那个样子,不以你的心为根为源,又以谁的心为根为源呢?
面对大家不理解的这个命题,我问大家一下,你心中的蓝天的那个样子,是他心中的蓝天的那个样子吗?不是。就犹如老师坐在讲台上,你们每一个人看到的我,你心灵世界里的,你心里的,那个苏老师的样子,各自是不一样的。你坐在最后面看,肯定看得我小一点点。你坐在最前面这一排,你肯定看得比他大。除非你的眼睛近视得比他太厉害,你带的近视镜啊,太重了,你会看得比他小。总之,你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里,都有一个苏老师的这个样子。每个人心中的那个样子,是不一样的,你的是你的,他的是他。我问的是你心里的那一片天,那个样子,是以你的心为根为源的,你心灵世界里的苏老师的这个样子,是以你的心——你的无形无相的这个心为根为源的。
也可以这样问你,没有你的心,哪有你心里的苏老师这个样子啊?是不是?没有你的心,哪有你的天地万物啊?各自的每一个人的天地万物,依着每一个人的无相真心而有,每一个人的天地万物,以每一个人的无相真心为根为源。我只能这样告诉你。
当然,这是一个理念。当你哪一天证了的时候——证悟了,那就是一个事实。
再看下一句。
有,名万物之母。这个有,就是有形有相。这个无,就是无形无相。
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有形有相的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心灵世界里的全体大相,也就是天地万物,男女老少,这一切一切相,联合而成的,和合而成的全体大相,就是这个“有”。
这个有,是大有,不是特指某一个具体现象。如果是特指某一个具体现象,那么,任何具体现象都会消失。
蓝天都会消失。怎么讲?阴天了,下雨了,蓝天不就消失了吗?
白天也会消失,黑夜来了,大家都睡觉,白天不就消失了吗?
任何具体的现象都会消失,然而这个全体大象,天地万物,男女老少,草木鱼虫,一切一切的相,和合而成的这个全体大象,是不会没有的。
在佛教里有这样一个公案。一个和尚问一个大禅师:“大千坏时,法身坏不坏呀?”那个大禅师说:“大千坏时,法身也坏。”后边一句话,他没说出来,那就是,大千世界不会坏,法身永恒在。用老子《道德经》里的话来讲,这个全体大有,天地万物,生罗万象,这个全体大有,永远有。你可以没有具体的张三、李四、王五、赵六、黑天、白天,但是,这些相,永远有。
用老子《道德经》里的话来问:“天地万物坏时,这个大道,还坏不坏呀?”那个大禅师说:“大道也坏。”天地万物,森罗万象,这世间万象坏的时候,这个道,还坏不坏?大禅师说:“万相灭时,万相坏时,道也坏。”言外之意就是,万象不灭,永恒常在,大道永恒常在。
万象不会灭的。你能让你的心上,你的这个无形无相的心上,能让他一点点相没有吗?把所有的相都坏掉,都灭掉。你能吗?
你能让你的心上啥都没有吗?你说:“我闭上眼。”你闭上眼睛的时候,你心里面,真的啥也没有了吗?真的什么相也没了吗?你闭上眼睛,还有黑相吗?有啊。
你闭上眼睛,啥东西都不想,有静悄悄的这个相吗?有啊。
你动一个念头,有念头相吗?你想个问题,有问题相吗?然后,闭眼睛闭得时间长了,你睡着了,做了个好梦。没有梦相吗?
有心必有相,有相必有心,心相一体,体相一如,不是两个啊。所以,老子紧接着就说,这两个东西啊,不是两个东西啊,“同出而异名”啊,这是一个呀,没有离开相的体,也没有离开体的相,体相一如,这是一个“原本的真实”。
老子就用这么简单的话,这么概要的话,把世界的真相,告诉了我们。我们今天接受的是一个理念,不是一个实证,你没有证。所以老子,在这时候就教给你一个办法,教你如何去证,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就是令我们这个心,空空荡荡,在我们心空之时,“观其妙”,就是看这些世间万象的生生灭灭。处于空无之心,处于一种“一切都放下的这种状态”,去体会这个世间万象的生生灭灭——“欲以观其妙”。
现在,我们会不会“一个念头不生”,前一个念头过去了,后一个念头我不想,这中间,是不是一个念头也没有啊?一个念头也没有。在这时候,咱们观声音,可以吗?声音也是一个相啊,声音也是个妙有啊。咱们观声音。不要想。嘿!这个“嘿”,我不是“嘿”大家,这是一个办法。嘿!(默然)我们心里边,是不是一震啊?嘿!(默然)。一咄之下,心里边就一空。在这时候,(老师击掌,数次)。在这个时候,你发现声音,这么一来就走了。(再击掌,数次)这声音一生就灭了。你后边的,那个能听声音的,会灭掉吗?(再击掌,数次)声音没了,还有心吗?还有那个道吗?还有那个我吗?
不要小看了刚才那一“嘿”,在密宗里,在密教里,磕十万大头,都不见得告诉你这个“嘿”如何运用,他只是告诉你,念吧,念“嗡嘛呢呗昧吽”,念个咒,你花了二十万,买了个咒,“嗡嘛呢呗昧吽,嗡嘛呢呗昧吽,嗡嘛呢呗昧吽……”
你没看见藏族人,都拿着那个转经筒啊,你看他转着转经筒,实际上,他在念“嗡嘛呢呗昧吽……”。他不念的时候,他也认为他念,他一转来代表自己念。但是,这一“嘿”,把你的转经筒,把你念的那个咒,都给你“嘿”掉。
比如说,现在正想着好事,我买什么车呢,到底我学驾照,该不该学呢?买什么车呢?正想着,想着,想到最后,哎,没钱。哎哟,我怎么才能有钱呢?好烦人,哎呀,怎么才能弄到钱呢?正想着,想着,嘿!哎哟,吓得一哆嗦,把你的车给嘿掉了,把心里的那个你想的那个车给嘿掉了。
把你刚才想的那个钱,心里的钱,给黑掉了。你心上被一嘿,被嘿的空落落的,一丝不挂的这种状态。在这个时候你看,(老师击掌)这个声音,一生就灭了,声音后边的那个灵觉,我们的这个觉性,他有生灭吗?老子告诉我们,就这样观啊。借助于这个空心,来看看这些生生灭灭的万相。借助于这个生生灭灭的声音相,来看看自家的那个无形无相的心。
当然,我刚才说的这个“嘿”,非常非常的高。大家不能一下相应,那我们就记住,它是一个办法就是了,当自己正在颠倒妄想时,正在胡思乱想时,正在烦恼时,给自己“嘿”一下。好烦恼。嘿!你说嘿,不行,还烦恼。如果“嘿”一下就不烦恼了,哪里有这么厉害?
世上最不缺少的,就是烦恼的人,缺少的是快乐的人。世人最不缺少的,就是烦恼。如果你一嘿,把人的烦恼能去掉,有些人啊,有钱的人,烦得不得了,你这一“嘿”,能够“嘿”掉烦恼,你卖一百万,他也高高兴兴买。所以,这个“嘿”呀,不是说“嘿”不掉烦恼,你要常常用啊,所以,老子告诉我们,“故常无”。
常无,不是你“无”一下子就把自己“无”成佛了。“无”了一下子,“嘿”了一下子,就“嘿”成圣人了。哪有这么简单啊!老子讲“故常无”。一天“无”他二十遍,一天“无”他一百遍,你慢慢就会进步,不的心灵,慢慢地就会清净。
常有,借助于这个有,而观察这个无。这个有和无,不是两个。所以,佛家也这样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两个是一个呀。老子也是这样讲,这个无,那个有,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大家不要认为是两个呀。佛教里也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不要把空和色当作两个呀,色空不二。
老子赞叹,这个道,这个心,这个我,太微妙了,太不可思议了,太不好说了,同谓之玄,有和无,这是一个呀,玄啊!玄之又玄。玄之又玄,告诉你,众玄之门,门啊,把柄啊,源头啊,所以,大家要搞清这里。
就这么简单,你要把这里搞清楚了,就是众妙之门。你把这个众妙之门搞清楚了,也就是说,你把这个“我”搞清楚了,这一切都搞清楚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对你来讲,就没有什么秘密了。所以,禅宗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佛教的话。那么,用老子的话来讲,直指大道,悟道成圣。
大道不是别的物,即是即今目前了了常明、一尘不染的听我说话的这个妙明真心。所以,大道不是别的物,是你即今目前观音地人。
我说话,不是有声音吗?你不是观到了声音吗?观察到了声音吗?你不是觉察到了声音吗?这个觉察到声音的人,这个觉察到声音的这个心,这个觉察到声音的这个我,这个觉察到声音的大道,是众玄之门啊,这个是真我。识得这一个,悟得这一个,才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事。
你说,这个东西管吃啊管喝呀。这个东西不影响你衣食住行,乃至不影响你发财致富,乃至于不影响你给大家带来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大利益。圣人之法,不违世间法。佛法不离世间法。不一样吗?圣人所说地法,与世间法,不相违背。
你悟了大道,不照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吗?又不是悟了大道,就不能男娶女嫁了。悟了大道,就不许男娶女嫁,那么,你这大道那就不大,连个男娶女嫁、生儿育女都不能容纳,这个道太小了吧?大道容纳万物,容纳万相,他怎么不能够把我们生活做得更好啊?所以说,悟成大道的人,证成大道的人,他的生活,就是净土的生活,证成大道的人,他的生活,就是天堂的生活。大家看他,同别人一样,吃喝拉撒,而实际上,他的精神,他的真性命,是过着净土的生活,是与圣人把手同行,无缝对接,自他不二。这是真话,不是讲的思想,更不是讲的心灵鸡汤,这是一个大家没有证悟到的事实真相。
苏树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9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