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芦苇语文读书VOL?所有资源全部免费分享分享资源我们是认真的1、常言道:“君子温润如玉”。老子却说:“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出自第39章)中国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孔子说︰“君子如玉”。古人喜欢佩玉,因为他们认为玉的品质是与君子的品质最为近似,佩戴玉石的目地是时时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格应像玉石一样。但老子却说:“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并不想做一个如玉的君子,而是想做一块平凡的石头。原因很简单,玉石很珍贵,但它只能让很少一部分人得到;石头遍地都是,却能被所有人使用,能造福到所有人。所以老子说“最高的荣誉是没有荣誉”,最珍贵的东西,看起来反而不珍贵。就像水、空气一样,它们是免费的,但远远比玉石黄金珍贵多了。因此道家的高人,修为越高,就越像一个平凡人,是谓“返朴归真”。2、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却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出自第66章)”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江海之所以能够成其大,是因为它位置低下,所以能容纳天下溪流来归,故而“大国者下流”。但我们有句俗话却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往下流,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不求上进的颓废姿态。那么到底是该“下流”,还是该“上进”?水流低处,再低低不过海底;人行高处,再高高不过山巅。因为它们最终都需要有根基来承载,否则就会成为无根之水,空中楼阁。山巅仅能容一人,而山谷可容万人。一个人把自己的位置放得越高,其容纳能力就越有限。大地承载万物,圣人承载万民,所以它们都必须要“下流”。3、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老子却说:“清静以为天下正(出自第45章)”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多跑多跳多运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因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但在老子看来,最重要的却是保持清静。他不但认为“静胜躁”,“静为躁君”,更认为“清静以为天下正”,清静才足以成为天下的根本。所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每天转动的门轴,连虫子都不愿意在里面安家;每天流动的水,里面连细菌都生长不出来。种在马路旁边的小树往往难以存活,因为来往车辆扰动太多。唯有清静,方能畜民,方能止争,方能养生,方能成为天下的根本。4、常言道:“狭路相逢勇者胜”。老子却说:“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出自第69章)”我们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勇往直前,舍生忘死,方能取得胜利。但老子却说“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不敢轻易前进,而总像是在主动退让,不敢主动去进攻,而总像是在被动防守。双方相抗而避无可避的时候,那么“哀者胜矣”。哀者,就像是被逼上了绝路一样,兵法上讲“围三阙一”,正是不想把对方逼上绝路,变成哀兵。因为勇者,不一定是哀者,但哀者,一定是勇者。所以与其把人鼓舞得心情亢奋激昂去战斗,远不如让人心情悲愤沉痛上战场。之所以悲愤沉痛,是因为心中有“慈”,有自己想要守卫保护不被侵害的东西。“慈,故能勇”,“以战则胜,以守则固”。5、常言道:“敢为天下先。”老子却说:“不敢为天下先(出自第67章)”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原意是指不敢站在天下人的前面号令天下,不敢用个人的主观意愿去替代天下人的想法,不敢因为自己一个人的利益而去损害天下人的利益。不过我们现在所认知的“敢为天下先”,却是指敢于尝试,敢于挑战,敢于出头。意义虽已发生改变,但这种行为仍然是道家所忌讳的。对于一件完全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的事情,无所畏惧而挺身犯险,这就是“敢”,就像我们只说你敢不敢跳楼,而不说你敢不敢走路一样。敢,是要用生命作代价的。“不敢”,是不赌,是面对未知情况下的小心谨慎,是不轻易以身犯险。所以“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乌合之众》作者简介: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LeBon,—),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著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其中以《乌合之众》最著名。名句:1、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体的有意识行为。2、思想观点和信念的改变,是促成文明变革的唯一重要变化。3、这种重大事件之所以罕见,是因为人类最稳定的因素就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思维定势。4、群体不善于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5、与心理的无意识因素相比,有意识因素发挥的作用只是冰山一角6、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7、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8、观念只有采取简单明了的形式,才能被群体所接受,因此它必须经过一番彻底的改造,才能变得通俗易懂。9、甚至当一种观念经过了彻底的改造,使群体能够接受时,它也只有在进入无意识领域,变成一种情感——这需要很长时间——时才会产生影响。10、最能活灵活现反映人物形象的戏剧表演,总是对群体有巨大的影响。11、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条的创立者之所以能够站住脚,皆因为他们成功地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他们使群众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偶像赴汤蹈火。12、没有传统,文明是不可能的;没有对这些传统的破坏,进步也是不可能的。13、从小学直到离开大学,一个年轻人只能死记硬背书本,他的判断力和个人主动性从来派不上用场。受教育对于他来说就是背书和服从。14、只要看一看重复对最开明的头脑所发挥的力量,就可以理解它对群体的影响。这种力量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领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15、无论是意见、观念、文学作品甚至服装,有几个人有足够的勇气与时尚作对?支配着大众的是榜样,不是论证。16、名望的特点就是阻止我们看到事物本来的面目,让我们的判断力彻底麻木。17、每一种个别意见所产生的暗示作用,很快就会受到对立意见的暗示作用破坏。结果是任何意见都难以普及,它们全部成了过眼云烟。18、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着更多真理。在可见的事实背后,有时似乎还隐蔽着成百上千种看不见的原因。乐见的社会现象可能是某种巨大的无意识机制的结果,而这一机制通常超出了我们的分析范围。19、对历史而言,个人命运可能隐藏在很小的一个小数点里,但对个人而言,却是百分之一百的人生。20、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21、只有环境的单一性,才能造成明显性格的单一性。我曾在其他著作中指出,一切精神结构都包含着各种性格的可能性,环境的突变就会使这种可能性表现出来。22、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23、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24、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25、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的真理.26、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27、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28、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29对历史而言,个人命运可能隐藏在很小的一个小数点里,但对个人而言,却是百分之一百的人生。30、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好坏,都有极简单化和夸大化这双重特点。只能使群体既不懂得怀疑,也不会犹豫。动不动就走极端。应该引起怀疑的东西立即就变成了无可辩驳的明显事实。31、影响大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所扩散和传播的方式。32、在群体中,蠢人、白痴和妒忌者不会再感到自己平庸和无能,而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短暂却巨大的力量。33、集体观察是错误率最高的,它往往只是某个人的幻觉,通过传染,暗示给别人。34、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智力差异削弱了,个性也消失了。35、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好坏,都有极简单化和夸大化这双重特点。只能使群体既不懂得怀疑,也不会犹豫。动不动就走极端。应该引起怀疑的东西立即就变成了无可辩驳的明显事实
最近有太多朋友申请入群,由于人力有限,无法一一邀请,只好建立新群,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6317.html
上一篇文章: 卢国龙教授讲道德经第八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