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格厚重,立身之本
老子云:大丈夫处其厚,不拘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我们的老祖宗讲“忠恕之道”讲“天道”,都是想教我们如何为人。君子以敦厚立身,不居于浅薄,朴实纯真,不居于浮华。如果想要积累人格的厚度,那就要真诚善良,务实淳朴。不因小事计较,不在大是大非上糊涂,先人后己为人着想。唐代判官任迪简在赴宴时迟到,按规矩罚酒。侍卫一时疏忽,竟然把醋壶当成了酒壶呈上。结果任迪简喝了一口,酸不可耐,正要提醒。忽然想到,此时点破,侍卫难逃杀身之祸。于是乎,任迪简咬紧牙关,硬是一饮而尽。相传当时是“吐血而归”。此事传出,满城轰动。人人都为任迪简的人品赞叹不已。这种厚道,是大丈夫的胸怀,是气度与担当。厚道,是一种心量,更是一种襟怀。它摒弃了世俗的斤斤计较,释放着容纳百川的巨大力量。二、与人为善,立命之基
老子云: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老子认为,物极必反,器满则倾。不能做超过限度的事,不要误以为为他人付出会损失自己。在我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成全他人时,自己的获得是无量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所做的,其实也在成全着自己。一位农夫在干活时发现了一个在沼泽中挣扎呼救的小男孩。于是跑过去,救起了他。男孩的父亲是一位富商。为报农夫救子之恩,他出钱让农夫的儿子上了当地最好的医学学校。几十年后,农夫的儿子学有所成,他发现了治疗结核病的青霉素。而富商的儿子,在一场大病中,因为这种青霉素幸而得救。那位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著名医学家弗莱明,而得救的富商的儿子,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故事或许是虚拟的,也只为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是一个奇妙的轮回,我们帮助别人,也会以不同的形式受到他人善意的馈赠。与人为善,是每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像古圣先贤所期望的那样,恬淡安详。“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