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我们现在的宗教,或者哲学的教育,都会构建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构想,殊不知变生于定,二由一起,一落痕迹,早已成不善不美的先驱了。对于至真、至善、至美妄自追求,一存此念,离道就甚远了。
建立一个善的典型,便会有人利用这个善,成为作恶多端的挡箭牌,建立一个美的标准,那个美便会闹出“东施效颦”的陋习。
天堂固然好,却有人死也不厌地狱,极乐世界使人羡慕,心向往之,却有人愿意沐浴在无边的苦海中,以苦为乐。何比如两相忘,不执着与真假、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所以老子在第二章指出,无论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等现象界的种种,都在自然回旋的规律中相互为用,互为因果。没有一个绝对的善或不善,美或不美的界限。因此,他教导人要认识道的妙用,效法天地宇宙的自然法则,不执着、不落偏,不自私,不占有,为而无为。
圣人居无为之事,是为而无为的原则,一切应当如行云流水,义所当先,理所当为,作应当作的事。作过了,如雁过长空,不留丝毫痕迹。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古之圣人正是悟到此理,便效法自然法则,用来处理人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为上智
点击查阅道德经原文
前言:道德经(老子他说)之前言
第一章:道德经(老子他说)之第一章头头是道,玄元之妙
智慧搬运工喜欢,就打赏支持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7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