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精讲14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4/5/22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坑不坑 https://m.39.net/pf/a_5131651.html

《道德经》第1章整明白了,整个81章就全明白了。

不过对于初学者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只有回过头来看,才知道第一章这么复杂。

《道德经》第一章的复杂,前三句话从解读的方向上看,多数人解读的大体上都对。而这第四句,就见仁见智了。

我的解法不一定是老子本意,但可能会给大家新鲜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另一种断句法: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又又玄,众妙之门。没本质区别。

此两是谁?

经过上百遍的思考,我认为:一者为名,一者为欲。

名对应的是概念进而对应的是心,欲对应的是物质进而对应的是身。

有名必有欲,无名必无欲。反过来也一样,无欲必无名,有欲必有名。

因为无欲,所以万物浑然一体,即常无欲以观其妙。

因为有欲,万物必一分为二,即常有欲以观其徼。

反过来说也对。

既然名对应的是概念,对应的是心,所以名约等于唯心的视角。既然欲对应提物质,对应的是身,所以欲约等于唯物的视角。

看一个问题或一类事物,单纯地从概念上看,或者单纯地物质的角度看,都是片面的。

任何一个视角都很玄,很深奥,但是具备两个视角观察同一个事物,才能做到玄之又玄,才能打开真理之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3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