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微博有一个热门参与话题,叫“你记得我我就活着。”
“被遗忘才是真的死亡”这个想法,很多人是在《COCO》(寻梦环游记)里看到的,里面的重要观念就是“人的一生会经历两次死亡,一次是肉体死亡,一次是所有人都忘记了他。”我记得当时很多人都说觉得这个想法太浪漫也太切合了。
但这个概念其实在《道德经》里就有。道德经有一段是这样的:最后两句,在通常想法中,被解释成:“指那些对人类社会有过大贡献或者品德高尚的人,认为他们虽然死了,但是活在人心中,被人怀念千秋万世,所以是长寿的。”或者“人死只是肉身死亡,只要精神永存,他就是真正伟大,真正长寿的人。”不同于通常解释,有一个从字的角度着手的说法我觉得很有意思。说这个字用通假字的想法可以替换成。(忘和亡上古同属明纽阳部,同音通假。)(纽是上古声母体系,部是韵部。)
(根据微博网友
篝火边的红穗补充评论: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本《老子》里,这一句就是写作“忘”。)虽然你肉体死亡了,但还有人记得你,你就是真正的“长寿之人”。有人不忘记你,你的另一重生命就是存在的。只要有人不忘记你,你的生命就会永恒,这个核心的概念,实际上渗透到了几千年宗族的传承观念里,死后一直有后嗣祭祀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讲究家族世代传承的一个理念核心。但从核心理念来讲,后来人继承祭祀并不一定需要和你有血缘关系(比如群众自发祭祀的先烈先贤),反过来说,如果你的亲生子嗣不纪念祭祀你,亲生了也没有什么用。所以每年的缅怀先烈,主动祭扫烈士陵园,当然并不只是让现在的孩子学习烈士精神,也更是一种让先烈的生命在我们当下继续存在的几年前来的文化传统。精神可以不灭。
死而不亡者寿。
星河Shinho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