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分享越多生命越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5/15
白癜风医院的最好治疗偏方 http://m.39.net/pf/a_4505359.html

正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妙解

真实的语言、逆耳忠言,听起来不华美、不悦耳。华丽的言词、悦耳之语,往往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会喜好争辩;喜好争辩的人,往往是不善良的人。

真正明白道、明白生命实相的人,不会炫耀自己学识渊博;喜欢炫耀自己学识渊博、能博古通今的人,表示对道不知,还不明白真理实相的人。

有道的圣人,没有私心,从不为己屯积名利、财富。因心灵富有,一无所缺,所以其人生都用来为天下百姓服务。正因为不自私为己,所以天下百姓回馈的反而越多。有道之人的财物资源都用来与普天下苍生分享,天下百姓回馈的又更多。(这是很奥妙的真理,越无我无私的奉献付出,生命反而越富有。)

天道的运转法则:无我无私、善利万物而不害。有道圣人与道相似:默默作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且与世无争。

精解

八十一章是精彩的完结篇,老子跟我们分享“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个重要的结论。告诉我们要从过去小我的世界提升上来,迈向高等心灵,把自我渐渐淡化,所作所为不是从自私自利的私心出发,而是以利益天下苍生、利国利民为出发点。当一个人的心胸格局提升,他的生命意义就会完全不同。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你真正知道宇宙的真理实相,你就会有智慧。如果你只是在用头脑知见表示自己很厉害、学问很渊博,会著作出厚厚的理论大全,但却没有跟实相连接,没有实际做出来的话,那都是空谈、空论,表明你还不是真正的知道,知识、知见跟实际做到之后的智慧是不一样的。

“知者不博”:他知道之后,实际以身作则示现出来,不是用嘴巴在讲一些抽象的大道理。他实际做到之后,呈现出来的都是自然而然的流露,不需要华丽的言辞,也不需要炫耀什么,不需要让别人承认自己很有学问,因为那些都是多余的。

所以,如果你没有回归到万有的源头——道,你没有真正了解生命实相的话,会讲得长篇大论,好像很会解析。但是如果问你:为什么五色鸟身上的羽毛有绿色还有淡蓝色?为什么那几根毛是红色?你真的知道吗?

比如说,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个甲虫为什么会长成这样?有的人就讲是进化、演化啊,那都是随便找个答案,真正的答案是没有答案。

那如果你用头脑去看万物,你就会觉得没什么,因为你很懂、很会解析,当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之后,就很难臣服,那个我慢就会很大—“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实际上,你是不知道自己不懂,但是认为自己很懂,这是人容易犯的大毛病。

当我看到万物,我不是去探讨它是怎么演化来的,我是欣赏、赞叹;我是跟它们分享生命的艺术、神韵、生命力,我赞叹大自然的创造,大自然是伟大的艺术大师!

小鸟花一朵一朵的不大,它们的造型那么像小鸟,所以叫它们还会在一起开会进行讨论、分享,它的头发全部都往后梳理,多有性格,这个小鸟花有鸟巢,它就在鸟巢里面下蛋、孵蛋,等到这个蛋成功,它才功成身退。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用”。当我懂得欣赏它,它就把它的内涵、才华跟我分享。它展开翅膀,看到里面竟然是这样美妙,大自然的造化充满艺术、神韵、生命力!

你用头脑去解析,就觉得这个没什么,所以你的生命就会处在很苦的世界;当你用心灵来感受,你都会赞叹:大自然造化怎么这么奥妙!我赞叹、欣赏它,结果它又开给我看。

为什么看不懂大自然的奥妙?因为你以前常常愁眉苦脸,在想东想西,在那里囚禁自己的生命;或是在那里设计,想要怎么样去赢别人;或是要去跟别人计较、较量,你那个心思都是在那个小小的世界里面。所以,希望大家把心量打开,把智慧眼打开。

那为什么越分享,生命越富有呢?下面是我体会到的一些真理,做一些归纳供大家参考,这不是绝对,但是这样换算一下,比较会有概略的印象。

一粒玉米代表你、我、他,很多人都认为一粒玉米没什么,就像很多人都有自卑心,认为自己很渺小,没有很多钱,不是大官,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常常都是这样负面的思维,所以,生命意义就没有发挥出来。

但一粒玉米没有自卑,愿意把自己种入土中,准备让自我逐渐消溶,与天地溶合、连接为一体。当这粒玉米愿意自我淡化、消溶,它的生命就会开始明显地成长,几个月之后,累累的果实就出来了。

一粒玉米(一半分享一半种)

一年一条粒(一人一天吃10条)

二年条一人吃25天  

三年62条一人吃16年

四年万条人吃16年

五年乘倍万人吃16年

六年乘倍万人吃16年

七年可让67亿人吃15万年。

把一粒玉米种入土中,一年后,它从一粒玉米变成粒的玉米,它的生命扩大了倍。那不是用自我、小我所能够做到的,如果它贪生怕死,一直不肯让自己溶入土中来发芽,一直保护住那一粒种子,它就只是一粒玉米,结果都只是在一个小小的自我世界里,没多久还可能被虫吃掉。

如果你愿意让自己的小我消溶,也就是愿意学习、愿意奉献付出,让这个自我渐渐淡化。你这一粒玉米种入土中,愿意分享,众生觉得你都在利益大家。所以他会把你这粒种子种到土中,用爱心来陪伴,几个月之后,你从一粒变成粒,要众因缘来促成,你的生命才会不断地成长。

如果你像一粒玉米,愿意无我无私的来一半成长、一半分享,你可以规划你的人生。一半时间用来自己学习,就是让自己具备更多的智慧、能力,来为大众服务。不断在学习、成长,是为了服务众生;服务众生又是在学习、成长,有没有体会到越分享越富有的智慧?希望大家不要小看自己的生命。

天之道是什么呢?“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道的运转法则:无我无私,善利万物而不害。有道圣人与道相似:默默作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且与世无争。

当你越懂、体会越深,那个自我就会越淡薄、越淡化,自私自利之心越淡化,利他之心自然的就会成长上来,然后渐渐学习道法自然,一粒玉米值得我们学习,一粒小米也值得我们学习。

什么叫利而不害?做利益天下苍生的事,做实质上利国利民的事,做真正利益后代子孙的事,跟太阳看齐学习,把生命意义发挥出来。当你真正发挥出生命的意义,你的生命就自然的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用蛮力、武力要去争抢,要去勾心斗角,然后展现自己的强势、厉害,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所以,不要自卑、不要低估自己的生命,重视、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每个人,让自己能够每天都在成长。即使我现在是一棵小树苗,我也好好的安住当下,以一个开放的心,不断地学习、成长,用感恩的心接受天地给我的爱和能量,接受众因缘对我的协助。

利而不害:它都是在做利益地球、利益众生的事情,不是在谋私人之利。它们的生命都在无为而为,一棵榴莲树呈现出来的特征特性值得我们学习,大自然都在跟我们示现无我无私,无条件、无所求的精神,希望大家好好体会。

你懂的越多,才会真正做到柔软,又没有自卑。当你体会到原来自己的生命要成长,都是天地父母的能量跟众多因缘的协助时,你才会懂得感恩。如果你能够正确体会大自然的真理实相,有信心但没有傲慢,你自然的就会来到“为而不争,利而不害”。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为而不争,利而不害”。老子所讲的这些都是很高的人生智慧,不是空谈理论,它是真实不虚的,但需要大家去练习、去实践。你真的练习去做,你就会体悟越深。

小故事

真正的好朋友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真正的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本钱,但是每次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时机不好,你不要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助在鲁国居住的公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待奉另一个齐国王子小白。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王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公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公子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但他以为射到小白重伤了,觉得小白活不成了。于是慢慢赶回齐国,谁不知小白已经回到齐国,当上了国王,历史上称为“齐桓公”。齐桓公一当上国王,就让鲁国把公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丞相呢?”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公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所以您一定要作用他。”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最后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故事感悟

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朋友?“管鲍之交”是我们常常用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真正的知己是相互了解,相互包容,是要经得起生活的考验的。想想如果我们有个管仲这样的朋友,我们能不能像鲍叔牙一样对待他?如果不能那就不要抱怨,不要被我们的情绪所影响,要活在当下,要看清楚事实和真相。不要被所谓的印象控制了我们,要接受我们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好和坏的一面,不用太在意别人说什么,只要自己不违背良心去做事。如果你对人生有更高的追求,那么请认真体悟老子这一章所讲的“无积”,学习圣人的为人处事方法“为而弗争”。

道德经妙解视频讲解

分享越多生命越富有(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8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