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道家学说。在理论上或是在实践上,五千字的《道德经》包含了对庸俗处事哲学思想的凝练叙述。这样精辟的著作再也找不到第二部了。
最有争议的一章是《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老子阴谋论的思想。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是谓微明。”将要合起来,必先张开来。(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即是说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张开来是闭合的一种征兆。
道家认为事物在对立中处于不断转化的状态,当事物发展到某一个极限的时候,它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运转。这是道家“物极必反,势强必若”的观念。
老子洞明人事和物性之后,提出自然无为、虚静、柔弱不争、无欲、无知、弃智、返本复初的主要思想。
这种思想如果用在人事方面就应了人们熟知的那句格言——你要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做人要含藏内敛,光而不耀;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花开未尽,月未圆”。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人事阴谋论的核心思想。这就不难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请客送礼、先给与后索取了。
一个社会如果长时期浸染于这种思想的气氛中,久而久之,就变成关系社会、人情社会而不是它的反面法治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2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