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唯物辩证观点试析《道德经》七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对三星堆考古文物的唯物辩证思考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出自老子《道德经》(此处采用楚竹简版,世传本第三十五章为“安平太”)。看了很多注解,一直以来,都是把大象注解为大道,把这几句注解为掌握大道,行大道,就会天下归心,众人归附,不相伤害,天下太平,好像很有道理。但总感觉中间隔了点什么,这样的解释好像可以,也好像牵强,说其可以,是因为这样说没什么大问题,说其牵强,是因为这几句加上前面几句“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好像有点突兀。这两章连起来读,可以看出都是作者在论述和劝诫有权力的人不要以自己为大,而最后功成的。《道德经》原来没有分章,后人给分成了不在一起的两个单独章节,这意思就有点偏了。
这里从三星堆出土的大立人铜像出发,尝试运用唯物辩证观进行解析。
三星堆出土的大立人铜像。手握象牙。有人说是一种祭祀的方式,可能是,因为没有明显的证据可以反驳。但这里从古人的实践出发来进行理解这样的行为,这个大立人铜像是中国古人实践反映出来的一种文化。这就是中国古人在实践中总结的“执大象,天下往。”
大象,是人们在自然界中所观察到的体形巨大,力量巨大的动物。对于“象”这个词,古语也称为大,造词从自然界中的大,后来不断延续扩大其内涵和外延的范围,后又延伸为法或规则(这也正是“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比如,《易经》中“象”,就是大到无形。关于古人对力量和智慧的崇拜,大多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为了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做出的选择。古时候,因为生产力相对低下,人类的生存要与残酷的环境作斗争,这就需要力量和智慧。能够降服自然界中体形和力量巨大的大象,就需要拥有比大象更强大的力量和智慧。象牙,就代表了对大象那种体形巨大、力量巨大的自然力量的降服,表明自己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和智慧。这里我们会发现:在自然界里,牙齿代表了力量,很多动物是通过展示自己的牙齿来展示自己的力量,而在人类的社会里,显然不能通过展示自己的牙齿来展示自己的力量,人类社会通过对自然界里这种有巨大力量的动物的征服,来展现自己的力量,有的部落里,征服力量巨大的野牛,然后通过执有巨大的牛角作为拥有强大力量的象征和表达;有的征服力量巨大的猛虎,然后用猛虎的某些身体部位,如虎皮来作为拥有强大力量的象征和表达;古代埃及则是运用狮身人面像代表了力量和智慧。所以,从中国古人的实践出发来观察分析,执象牙,这是中国古人对力量和智慧的一种描述和表达。(戴上纵目面具,又象征古人眼界宽广,听力无边,借以表达中国古人洞察万物之道的心愿与祈祷。)因此,执大象,就代表和象征了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智慧。
那么,有些人要说了,“执大象,天下往”这是中原文化,而三星堆是古蜀文化,这有什么关系呢。执有这种观点的人,是形而上的机械观点,他们认为事物都是孤立的,或者是机械的。古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执大象”的理解上是不是出于同一种思考呢?有的学者又开始纠结这种文化现象是从中原到西蜀呢,还是从西蜀到中原呢,这个让那些专家去慢慢考证吧,如果没有证据,是不是就要一万年在这里消耗时间呢?古文化来自于当时古人的实践,我们从这个唯物观点出发来进行探索,人们的思想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不要单纯的、机械的认为这种思想和文化只会在一个地方产生,然后传到另一个地方,有那种机械的思想,就会产生中原文化与蜀文化的传递逻辑之争与混乱,甚至另一些人还会产生与国外的,比如古埃及的力量智慧崇拜或古印度的力量智慧崇拜,进行主观的、唯心的联系,或者说,那些认为这种文化是从外泊来的人,是地道的、机械的、主观的唯心论。我们认为,执大象牙,是因为古蜀人生活的环境中有大象,在中原人生活的环境中,也有大象,河南的简称豫,也就说明当时中原生活着大象。(这里再简单批一下关于金杖的一些唯心主义观点:关于金杖,有些专家说,只有古埃及文化和古印度文化中有权杖的意思,试图来证明,三星堆的古蜀文化是从外面泊来的,这是从主观出发的唯心主义。其完全没有思考过古蜀人生活和生产的环境,靠的是自己主观的胡乱联系。我们现代人都知道在山地多的地方生活,在爬山的时候,人都会用到杖,人到老年的时候,也会用到杖,条件差的人,用一根木棍就可以,条件好的人,可以用特制的,这是很客观的情况。那么,有地位、有资源、有权力的人,制作一根金杖,就成了从外泊来的证明了?这个人经常使用这样的物件,以致于把这种物件作为主人的像征,最后化作权力的象征,也是自然而然的,怎么就成了从外泊来的呢?所以,从人类的实践唯物观点出发来看,把杖作为权力的一种表现,主要是代表宗教老人治理下的社会,或者是生存环境多山地的社会,而平原地带,《史记》记载的是从黄帝时就有尚武的风俗,“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对于尚武强体的社会,会以什么取代呢?古人给出的答案是剑,青铜剑,后来的天子宝剑,就是一种权力的物化。这种文化都是当时人类实践的反映,脱离当时的实践,进行主观的臆测,是主观的、唯心的。说这种文化是从外泊来的,明显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从上面分析来看,执象牙,执大象,从本意上,就是一个人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智慧。那么,在古时候,人类要设法生存,就会选择一个有强大力量和智慧的人作为自己的首领,人们凝聚到拥有强大力量和智慧的首领周围,是为了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以达到生存延续的目的,而这个有力量和智慧的首领,也是要带领众人实现这个目的,而不是因自己有力量和智慧,而对凝聚到自己周围的人进行武力打击或与他们斗智斗勇,这样,天下才能平安发展,否则,人类就不能很好的延续和发展。这就是“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在实践中形成的古人认识。《道德经》,是中国古人实践的智慧总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人对“象”这个词的名和义,又不断加以扩充、演化,后来就有了人们所说的:强大的、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道”抽象的含义。《道德经》作者在这里的目的,不是告诉人们“执大象,执大道,就可以天下往了”,而是告诉人们怎么才能“安平泰”。作者劝那些拥有权力“执大象”的人,要谨记“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不要忘记“往而不害”为百姓谋利这个根本,有力量和智慧,不要与百姓斗智斗勇,而是要带领百姓为百姓谋利益。实践证明,不是带领百姓为百姓谋利益,而是与百姓斗智斗勇的人,百姓也与他斗智斗勇,“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成了普遍现象。在后来古人的社会实践中,又把这种拥有力量的人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行为称之为侠义行为,称之为替天行道。
乐与饵,过客(格)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这是不少版本的写法,这里的最后一句可能有误。目前发现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楚竹简版。
楚竹简版为“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而不可既也”,既,全部,完全,尽。而不可既也,可注解为不可过度,不可穷尽。美食和音乐,这些物质的享受,对人们很有诱惑力,但对物品(美食、音乐)的追求和享受,不可过度,不可穷尽,不可奢靡无度。后来的版本把这里改为“用之不可既也”,这个意思就大为不一样了。用之不可既也,就可注解为道源源不断,用之不竭了。关于道之源源不断,用之不竭,有的章节已经讲过了,此章应该不是重复的,主要是后人把这几句单列出成为一章,忽视了此几句前后关系,又根据“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联系到了道的“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而后得来的,认为这就是讲道的现象。这就是误解产生的根源原因之一,进而产生了很多误解、注解。
乐与饵,过客止;乐与饵,过,可止;乐与饵,过格,止。不同的版本会有不同的注解,不同的断句会有不同的注解,相同的断句也有不同的注解。无论怎么注解,大多的注解核心还是以劝道、行道为目的,劝人不可过于追求物质享受,不迷恋奢靡的生活,而要行大道。怎么行大道?又联系到上几句了,不追求奢靡的生活,往而不害,强者对追寻自己的弱者,不要主动与弱者争强斗狠、斗智斗勇,人君不与百姓斗智斗勇,而做到“不害”。这样就可以平安和谐。这还可以延伸到多种情况,企业家不要与员工斗智斗勇。强者不要主动与弱者斗,不要恃强凌弱,不要“窝里横”。
因此,对“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而不可既也。”可以意释为:音乐与美食,这些物质生活的享受,对人们很有诱惑力,往往让人们停下脚步,迷恋忘返,与那些匆匆人生的过客不同,对于行道者而言,并不迷恋于这些,他们追求的是大道真理,追求精神享受高于物质享受,他们并不刻意追求那奢靡的生活,对于美食也比较看淡,会认为那是为了保证生命所需的一餐饭,山珍海味对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不会去过于追求,而是“真理的味道有点甜”。(国民党用高官厚禄利诱中国共产党员而不得,中国共产党员就是这样的行道者)。对于音乐,也不过于追求,不迷恋于声犬色马,共产党刚解放上海,在那个霓虹闪烁、灯红酒绿的大都市,经受住了考验。这些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能满足个人生活和发展需要既可,因此,行道者反对那种一味追求穷尽物质享受的奢靡、非道之举。
这就是从客观上劝诫那些拥有权力的,所谓有力量和智慧的当权者,不要对追随者进行伤害,而要尽可能带领追随者为众人谋利益。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要有度,有所止,不要生活奢靡,不要迷恋物质享受,不要迷恋声犬色马,而要把行天下大道当作自己的责任,为天下人谋利益。
这样的注解,在封建剥削的社会制度里,会让封建统治者很难受,为了规避封建统治者而采用其他模糊注解,是此一章被曲解的又一个客观因素。
想想那些包庇黑恶势力,与民争利,天天出入高档酒馆会所,生活奢靡,茅台酒喝不完倒入下水道的种种行为,完全是背离这种道的。我们党扫黑除恶和反腐败斗争,正是不忘初心,行天下大道的方法和举措。
站在世界的角度看,象美帝那样恃强凌弱,欺负弱小的国家,是有害于其它国家和人民的,是不合于道的,天下是不会太平的。那个认为只有自己才能享受美好生活,享受乐与饵,而他国民众,则不能有美好生活的美国总统,亦是不道。再多说一句,想一想:如果没有当年毛泽东主席和中国人民支持美国黑人的斗争运动,美国黑人的政治地位,会提高那么快吗?美国黑人会在世纪之初当上美国总统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9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