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魂魄载...【详细】
01《道德经》简介《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详细】
《道德经》,也就是《老子》,因为全文仅有字,所以又称五千言。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仅用五千字就囊括了宇宙人生、囊括了修身、治国、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见解精辟,受到后...【详细】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及译文[原文]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详细】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详细】
点上方绿标收听本期诵读音频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详细】
道法自然返璞归真重磅好消息:原定《道德经的智慧与应用》专修课程,同时研习《道德经妙解》!课程亮点:1、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与道的密切关系。从根源上让我们真正获得安心自在。2、以大自...【详细】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老子:「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详细】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顺。】】】】...【详细】
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眾...【详细】
道是宇宙本体,是演化一切万有的总源头。有关道的语言、文字、名相都只是对道的抽象叙述。抽象叙述的语言名相不会等同宇宙恒常存在的道。“名”是指从宇宙本体演化出来的一切万有,包括日月星辰...【详细】
聂川男,年出生。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画院理事、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统文化学者,中国山水画画家。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影画心源》(上、中、下)专著。上部为《美...【详细】
《道德经》与人生智慧9月4日下午14:00,文学院副教授房振三老师的讲座——“《道德经》与人生智慧”于浮山校区博观楼举行。文学院近百名学生参加此次讲座。房振三老师的讲座大致分为三部...【详细】
赵孟頫,元代大书法家。他在元朝延佑三年三月,时值63岁的赵孟頫为进之高士书写了这卷小楷道德经。在卷首,赵氏绘了一幅老子画像,其后便是洋洋洒洒的整卷小楷书道德经。这卷墨迹为纸本,纵二...【详细】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上一章,道德经讲了大道崩废,终至国家昏乱。从反面阐明了,如果不以道治理天下,就会招致天下大乱。如果天下已经无道,应该怎么挽回呢?这便是本章要阐明的道理。因为天下...【详细】
《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详细】
(冥想Wk30Day6的练习,把每天的第一段时间留给自己)推荐语:这是李智同学的一篇文章,今天我又见着他了,着实吓了一大跳,这几个月以来他已经瘦了足足30斤了。而且,尽然是用完全不...【详细】
记忆中第一次读到“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行妨”是在两年前。一个朋友发给我这段话,还配了一张图——一杯浓茶,一湖清水。画面之外,可...【详细】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解读54逸尘老子道德经解(上篇)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不仁:无所偏...【详细】
《道德经》是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之一,书于延祐三年(公元年),时年六十三岁,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独具风格。卷首有明姚绶行书“松雪书道德经”六字,前隔水绫上有近人张爰二题。曾经为明...【详细】